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91干干干_4K全集在线观看

搜索

上理人物

【上理封面人物】材料學院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團隊:為理性的科教增添暖色調

2019-04-15 1724 文: 圖: 編輯:

傳統觀念中,高大上的前沿科技領域是男性的主場,而在上理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團隊中,80%是女同胞。近日,這支團隊被授予“全國巾幗文明崗”,她們不僅在科研教學上勇攀高峰,更打造了和諧共進的團隊文化,為理性的科教工作增添了暖色調。

和高分子打交道的“魔術師”

身上穿的衣服、喝水的杯子、敲打著的鍵盤……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斥著高分子材料的“身影”,隨著高分子材料向高性能化、功能化和生物化方向發展,則讓生產生活擁有了更多的可能,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團隊正站在這個領域的前沿。
從深海到太空,人類的探索半徑正不斷擴大,但這些“無人區”的材料溫度顯示一直是個難題。“我們目前在鉆研一種新型非接觸性示溫功能材料——這是一種由熒光分子和聚合物構筑的復合材料,通過測量熒光探針分子的熒光強度來指示溫度”團隊老師李穎說,這種材料不僅改進了以往示溫材料熱穩定、光穩定性不強的缺點,還擴展了溫度范圍,能夠實現更大范圍內的“非接觸”式的溫度測量,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除此之外,團隊還凝練了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及新材料的研制、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聚合物-無機膠體復合粒子等研究方向。研究聚合物的合成改性,通過往高分子化合物中引入氟元素,從而達到抗粘污的效果;研究光電功能高分子納米量子點復合材料,結構各異的高分子復合微球……團隊的研究就像“變魔術”,在“瓶瓶罐罐”的一次次實驗中,讓高分子材料擁有了奇妙的特性,助力行業經濟的發展,同時造福百姓的生活。

近年,團隊主持各類科研項目22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9項,發表SCI論文90余篇,申請中國發明專利50余項。“高分子材料是最接近生活也是社會發展最離不開的,從事這類材料的研究時常讓我覺得充滿使命感”,團隊負責人王霞教授說道。

藏在備課筆記里的“團魂”

“現在大街小巷的絲襪當年也是‘網紅爆款’,在全美首次發售時,每人限購一雙,500萬雙當天告罄,它的原材料尼龍66纖維是怎么發現的呢?1928年……” 在《高分子材料學》課程上,團隊老師正在以尼龍襪誕生的故事,引入第一個合成纖維尼龍66的相關知識。提起這些故事,已經大四的本科生姜偉芳依舊印象深刻:“老師通過穿插相應的歷史故事并加以分析評價,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上課內容。”

這門課上,像這樣的小故事還有很多,這得益于團隊的“傳幫帶”。在王霞教授的備課筆記上,密密麻麻地寫著趣味故事、授課要點、延展知識等,每一頁PPT上簡短的內容凝聚了她大量的教學調研和資料準備工作,她會將這些內容無私地跟團隊里的年輕老師分享。團隊的李穎老師回憶:“當時剛畢業來到學校工作,第一次站上講臺都很緊張,王老師把她所有的課件和心得都分享給我,教我每一段內容該怎么引出、如何講解,點點滴滴,非常耐心細致。”在這樣的團隊氛圍里,李穎老師連續5年獲得校教學質量一等獎,并在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

王霞教授的諄諄教導一直在指引著團隊里每位老師,邱碧薇老師深有感觸:“第一次申請國家基金項目的時候,沒有任何經驗,王霞教授幫忙改了一遍又一遍申報材料,還請專家一起研究和指導,最后項目才申請成功。”

“在一個團隊里,‘團魂’很重要,我們團隊就非常團結,互相幫助,一起進步”,王霞教授說,無論是哪個老師要做什么項目,其他老師都會參與并出謀劃策,這已經成為了他們團隊的傳統“因為大家團結一致,我們的團隊才能走得更遠、更扎實。”

愛“操心”的團隊老師

在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團隊指導的本科生里,平均每年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獲得率高于40%,這些都是團隊老師們嚴謹負責的縮影。在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指導方面,老師們從不馬虎,堅持著和研究生一樣的標準要求。“我們會把每位學生的論文進行投影,一起來討論,逐字逐句地幫他們修改,甚至會細到一個錯別字、一個標點符號”,團隊老師鄒華介紹。

每年的畢業季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辦公室里來請教答疑的學生來來往往,改學生的論文一改就到深夜,實驗室也總是聚集了一波又一波的學生……團隊還將研究課題轉化為大學生畢業論文題目和科技創新內容,鼓勵本科生來實驗室做項目,培養同學們的科研興趣。王霞教授說:“我們希望科研能反哺于教學,用心做好大學生導師工作,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是團隊一直追求的目標。”

在團隊看來,高校培養的學生不應該只學專業知識,還應該“有情懷、有品味”。為了讓材料學院這樣工科專業的孩子們具備更全面的素質,王霞教授還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提高團隊老師和學生們的自身修養。近幾年,團隊帶領學生分別前往了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中南大學材料學院、南開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等著名學府的高分子研究機構進行學術交流。去完浙大和華理工后,研三的王鐘育同學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有了更深的體會,“每一次帶我們出去,背后都是老師們大量的后勤、安全工作準備,我們經常調侃說,為了讓我們多長見識,團隊老師們真的很愛‘操心’。” 就是在這樣的團隊中,多年來凝練出“知識廣博,思想開放,人文關懷,品味高尚,”的團隊文化!

在科研上,她們是和高分子打交道的“魔術師”,變幻出一個又一個的科研突破,助力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教學上,他們是愛“操心”的老師,“團魂”滿滿、齊心協力指導學生成長成才。材料學院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團隊為科教注入脈脈溫情,為高水平大學建設奉獻著巾幗力量。


文:李卉云、吳若蕾

封面圖:王博


供稿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