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學為主,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上海市屬重點應用研究型大學,是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單位,是上海市新一輪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學校的辦學文脈可追溯到1906年創辦的滬江大學和1907年創辦的德文醫工學堂。1906年,美國基督教南北浸會在上海浦江之濱創建滬江大學。1928年,劉湛恩擔任滬江大學首任華人校長,學校全面納入中國國民教育體系。新中國成立后,滬江大學相關系科調整至華東各大學校,同時在滬江大學校址(今軍工路校區)創辦上海工業學校,后更名為上海機械專科學校(1959年)、上海機械學院(1960—1994年)、華東工業大學(1994—1996年)。1907年,德國醫生寶隆博士創建德文醫學堂,1912年增設工學堂。1922年,中法政府在德文醫工學堂的原址(今復興路校區)上合辦中法國立工學院。抗戰勝利后,與由重慶遷滬的國立高級機器職業學校合并,成立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新中國成立后改制為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后更名為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1983—1996年)。1996年,華東工業大學和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上海理工大學。1998年,學校由國家機械工業部劃歸上海市管理。
2003年,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2015年劃出組建上海健康醫學院)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劃歸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巍巍學府,滄桑百年,薪火相傳,弦歌不輟,孕育了一大批愛國青年和志士仁人,滋養了一大批學術精英、工程專家和社會翹楚,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十余萬優秀專業人才,享有中國“制造業黃埔軍校”的美譽。學校在融合傳承創新中凝練形成“信義勤愛,思學志遠”的校訓,激勵新時代的上理人守正出新,砥礪奮進。
學校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融入全球,圍繞服務生物醫藥、先進動力與新能源、先進制造業、高端裝備、人工智能、城市治理等行業產業發展所需,聚焦發展醫療器械、能源動力、光電儀器、數控機床、工業智能、系統管理等領域,堅持工學主導、理學筑基、學科交叉的專業布局路徑,深化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改革,培養立志扎根制造業、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科學思維、工程能力、創新精神、健康身心”、具備職業競爭力和領導力潛能的卓越工程創新人才。
學校設有18個學院(部),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12000余人。現有教職工2700余人,其中院士7人(含雙聘),國家級人才108人次,省部級人才442人次,高級職稱教師1007人,博士生導師646人。近年來,學校學科布局不斷優化,現有64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0個,上海市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3個。有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2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擁有29個國家級和53 個省部級教學平臺,7個國家級和48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學科、計算機科學學科、環境/生態學學科、農業科學學科、物理學學科、數學學科、社會科學總論學科、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臨床醫學等11個學科位居ESI全球前1%行列,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托先進制造行業背景,確立“工程型、創新性、國際化”人才培養特色,構建了以“工程型”人才培養為主體,以“創新創業教育”和“國際化教育”為兩翼的培養體系。在國內率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形成“三結合、三遞進、三協同”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學校圍繞人才強校,創新“以才引才、團隊引進”、“帶頭人+執行人”及“青年人才階梯式培養方案”等人才引育機制,教師隊伍活力實力顯著增強。學校強化教育家精神、科學家精神引領,豐富新時代教師文化內涵,涌現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上海市“四有”老師、上海市教學名師、寶鋼優秀教師等一批優秀教學團隊和教師典范。
學校始終堅持開放辦學理念,以國家戰略和區域需求為導向,與楊浦、重燃、華為、商飛等70余家企業、科研院所、醫院、高校、地方政府等開展全面戰略合作。發起成立“長三角工程教育聯盟”,建成校企聯合研發平臺60多個。學校建立了多層次多類型國際合作網絡,是國內最早開辦國際合作辦學的高校之一。建有中英國際學院和中德國際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愛爾蘭等51個國家和地區的251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與古巴、莫斯科大學等共建國際聯合實驗室。學校是滬港大學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站在全面深化綜合改革的新起點上,學校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學校第九次黨代會確定的“發展再跨越,圓夢‘雙一流’”目標,強化“重服務、強貢獻”理念,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向著建成在智能制造領域引領行業產業技術進步的一流創新型理工科大學邁進。
(數據截至202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