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德國文化交流中心舉辦“課程思政,德育之美”教學沙龍,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道平出席,材料學院黨委書記馮慧春以及學院20余位專業教師參與了沙龍活動,會議由教學副院長李生娟主持。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上海市教委發布了《關于推進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以課程為基礎、思政為重點、教師為關鍵的課程思政建設是課程教學中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融合。
教學沙龍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三位課程思政負責人劉新寬、李穎、王新學老師分別以自己開設的課程思政為基礎,闡述了他們所理解的課程思政之重、德育教育之美。劉新寬老師從態度、引導、方法、應用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在專業課的教學中有機地融合課程思政的內容,體現思政教育的核心因素;李穎老師從專業授課中如何用專業知識點涉及的歷史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興趣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變被動為主動學習。王新學老師則從民族音樂出發,從傳統文化中的民族音樂引導學生的思想,以歌會友,以歌認親,用歌聲引起共鳴,注重文化之根。
三位老師講述后,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道平發言。他強調了本科教育思想大討論和課程思政的內涵、意義,并指出課程思政的表現形式和應關注的四個要素:關注教育理念和規律的把握;關注教材內容向教學內容、學術語言向教育語言的融合轉化;關注教學模式和教育方法的創新;關注正確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課堂融入。
與會老師熱烈討論,交流對課程思政的理解與實踐經驗,并紛紛表示要在自己以后的課程中,轉換教學思路,多與時代新人接軌,嘗試各種方法引起學生注意,把思政理念真正落實到課程中、落實到三全育人過程中去。此次沙龍,增強了材料學院老師之間在課程思政上溝通與交流,增進了各位老師對思政課程的理解與支持,進一步拓展了材料學院老師的教學方式方法,為其今后在教學思路和方法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沙龍現場
供稿:材料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