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91干干干_4K全集在线观看

搜索

上理人物

【上理封面人物】牛海:講有定力的思政課,做有情懷的引路人

2019-12-09 1895 文: 圖: 編輯:

牛海老師從教16年,擔任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部主任,是我校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講師團成員,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理事、上海市毛澤東思想研究會理事,獲2019年上海市育才獎、上海理工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今年9月參加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大比武獲一等獎。

努力為學生建立有“免疫力”的道路自信

“讓學生在長時期內對問題有穩定的認知,注重在學理上的分析,促使同學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中國發展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并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加,學生對于思政理論的理解也逐漸加深。”這是牛海老師的教學追求,即給學生建立思想層面的有“免疫力”的自信,不會輕易地被外界因素所干擾。學生從邏輯上被說通,所以能夠堅信自身命運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懂得既要有低頭做事的能力,又要有抬頭看路的眼光。

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大三學生鐘獻彪上了牛海老師主講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對牛海老師的講課邏輯印象深刻,“他的思政課經常會結合別的學科知識,比如經濟學、社會學等來解釋一些相對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論,我每次聽完牛海老師講課都會恍然大悟,不會覺得思政理論離我很遙遠。”學生們懂得了其中的邏輯關系,才有了思想上的“免疫力”。

著力以科研帶動教學水平的提升

近兩年,牛老師在CSSCI等不同級別的期刊發表馬克思主義研究、宣傳和教育論文6篇,其中1篇被推到中國政治經濟學高端創新智庫微信公眾號平臺發布,1篇被上海市委宣傳部選入改革開放40周年論文集,科研成果豐碩。當被問起參加2019年上海高校思政課教學比賽的初衷,牛老師認為“教學相長,學習永無止境,科研是教學的支撐,有了自己的科研成果,講出來的內容才有深度,有特色,不浮于表面,參加這個比賽也是想檢驗自己這么多年的科研和教學積累。”

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青年教師楊東磊感嘆道,“牛老師不但是教研部主任還兼任院務助理,工作量很大,但從未放松學術鉆研。厚積薄發,牛老師現在進入了學術成果的收獲階段。”

用心做立德樹人的踐行者

牛海老師不斷用實際行動履行著立德樹人工作。他連續幾年指導學生參加上海市高校學生講思政課公開展示活動并獲獎,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研三學生董瑩瑩就是其中之一,她以《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為主題參加了2018年的比賽并獲得了二等獎。在準備過程中,她受到了牛海老師很大的鼓舞和幫助。她回憶起那是暑假期間,天氣炎熱,牛海老師仍然非常熱心負責,“雖然已經放假,我聯系到牛海老師,他幫我一遍遍梳理,對課堂導入、案例使用、節奏把握、情感表達、眼神和動作等,都做了針對性的設計,給我很大的信心。”

牛海老師作為馬院研究生講師團的導師,冒著酷暑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給學生深入社區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指導意見,并做示范講課,帶領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開展廣泛的調查研究,比如都市精準養老需求、綠色高科技產業發展等。在培養自己的研究生方面,牛老師也有豐富的經驗和成果。在CSSCI和一些大學學報發表了多篇論文的劉詩銘同學說,“牛老師教會了我什么是學術,如何寫科研論文,他可以從選題、框架搭建、邏輯論證、語言表達等各個方面,帶你步入論文寫作之路”。“他是用心在幫助我們成長”。

以身作則帶動青年教師“過三關”

牛海老師對教研部青年教師的培養也極為重視,提出必須“過三關”,即教學關,科研關,融入關。“教學關就是備課、跟課、試講,新進教師必須參加學院及學校的教學比賽和教學展示;科研關就是每一次的校級、市級、省部級、國家級的科研項目都要申報,論文一定要寫。否則,職業生涯越往后越困難。融入關即融入上理工大家庭,這是我們安身立命、成長成才的地方,要擁有一顆愛校榮校的心,學校發展好我們才會更好。”

“牛老師不管做什么都是從自己開始,給年輕老師起帶頭作用,對年輕老師的教學、科研、職業發展、學術發展之路很關心、在關鍵時候能提供幫助。之前他參加教學比賽也是為了給青年教師帶個頭。”楊冬磊老師很感謝牛老師在他申請上海哲社課題時的幫助,他時常想起牛老師與他一遍遍討論、修改的場景。老師們覺得,有這樣一位責任心強、善于協調、為大家發展著想的教研部主任,大家可以在充滿正能量的環境中不斷取得進步。


文字:楊睿琪

封面圖:王博



供稿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