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風和日麗的春天里,花明柳媚,萬物復蘇,本應是人來人往、書聲瑯瑯的校園,如今卻人影稀疏……目前,我們正經歷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籠罩荊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國時,我們看見了病患對生命的渴望,看見了逆行者對社會的擔當,更看見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卻眾志成城!這場“戰疫”,我們沒有一個人置身事外!在學校里,有這么一群老師,在疫情來臨之際努力守好自己的“責任田”,在各自力所能及的領域里,助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以“技”戰“疫”,助力攻克病毒,我們是硬核的!
庚子新春,人人在家,家家閉戶。在疫情的籠罩下,除了一線工作人員外,大家都“駐守”在了家中,而科技處長張大偉教授卻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張大年初一的車票返回上海?;氐缴虾#纯绦袆悠饋?,與相關政府部門聯系,了解國家和上海需求,組織學校教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針對疫情防控向國家科技部、市科委和經信委對接相應的創新技術項目?!翱萍紕撔率潜U蠎稹摺瘎倮年P鍵因素,我校學科具有長期積累優勢,可以快速組織起教師科技攻關隊伍為疫情決戰作出上理工的貢獻?!睆埓髠フf道。
由于疫情的緣故,所有的聯系只能通過線上進行,手機不停地震動,每天接收回復上百條微信成為科技處老師們的“日?!薄T?月14日晚11點,一條來自莊松林院士的消息讓張大偉老師激動起來,原來是莊院士帶領團隊提出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系列設備”項目立項建議通過了中國工程院的初篩。好的消息也伴隨著緊迫的時間與高難度的任務,當晚莊院士立馬組織小組成員開會討論,一個個方案和想法被不斷地提出,轉眼已是凌晨1點20……得益于學校的快速響應,新冠病毒核酸、抗體抗原多通道快速檢測設備關鍵部件及儀器已研發成功,此外十余支關鍵技術研發團隊,也正在全力推進關鍵技術創新。

抗體抗原免疫熒光多通道便攜式檢測儀器

RT_qPCR實時熒光定量檢測儀器

恒溫熒光檢測儀器
以“課”讀“疫”,正確面對疫情新聞,我們是專業的!
一部手機、一臺電腦、一個虛擬直播間……一堂150余人同時在線的新聞傳播學專業思政課就開始了。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傳統文化工作坊黨支部書記劉長庚老師作為一名專業課教師,選擇了一種特別的方式參與到這場“戰疫”中去——用專業知識引導同學們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用科學的態度去對待網上紛繁復雜的信息。
“如何面對謠言?”“冷處理,將它留給時間吧”……在直播間里,劉老師與同學們跨越空間的限制,從專業的角度探討著疫情新聞里的種種現狀與問題。此外,作為蘇州市相城區太平街道的掛職干部,他也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前往街道參加疫情防控一線工作。 “在這次疫情面前,我看見了我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的同學們正在敏銳地觀察這個世界,表達他們的內心。我也希望盡己所能,帶領大家深度關注本次重大事件、全面認知傳媒特點、深入理解信息傳播規律,在洶涌的信息浪潮中,堅定自己的立場,堅持自己的新聞追求,用新聞人的使命感與敬畏心,去為這個社會做一點貢獻?!彼f道。

劉長庚老師進行線上直播

同學們參與線上課程
以“樂”抗“疫”,致敬勇敢“逆行者”,我們是真心的!
“你用春天般溫暖的手拯救著人世間所受的傷痛,你仁心精誠、大美光輝,挽起困厄時代的脈搏……”一首《圣潔的心靈》,唱響在了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它由滬江學院劉永老師作詞、孫莎老師作曲,滬江學院李花老師與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蔡建軍老師共同演唱。
在疫情期間,四位老師無法見面討論,那個名叫“圣潔的心靈”的微信群就成了他們的“會議室”,無法到校錄制歌曲,家中的大衣柜便成了他們的“錄音棚”,手機是唯一的錄音設備。作詞、譜曲、試唱、修改、配器、錄音、制作音視頻在短短幾天內一氣呵成。這首贊歌可能有些許的匆忙與不完美,卻是因為在他們心中,對正在一線奮戰的工作人員有一段亟需表達出來的告白?!拔覀兿雽⑦@首歌送給正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一線工作者們。他們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與社會的正常運轉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作為人民教師,也希望用自己所擅長的方式,向他們表達敬意,也希望能給予他們一些力量!”劉永說道。

《圣潔的心靈》樂譜
以“愛”抵“疫”,愛心傳遞,我們是迅速的!
2月22日晚,機械學院陳勁杰教授得知學院在募集愛心物資,馳援湖北師生,立即決定無償捐贈醫用防護口罩1200余個。后經過學校各部門和老師們的努力,81個愛心快遞飛往在鄂師生手中,并且帶著一封溫暖的慰問信,在抗擊新冠肺炎最吃勁的時期,為在鄂師生帶去了最溫暖而有力量的支持!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機械學院多名同學主動放棄了接受捐贈,愿意把這些物資捐贈給更需要的同學。就這樣,愛心得到傳遞和放大,經過學校統籌,原本只用于機械學院在鄂師生的物資,最后還發放到了我校其他8個學院的29名武漢同學手中。

發往武漢的醫用防護口罩
以“心”援“疫”,保護心理健康,我們是在線的!
021-64379623——這是一串數字,也是一個電話號碼,更是一份在疫情之下,24小時守候的愛心。在這個電話背后,有一群身影,他們的聲音或許無法改變現狀,卻能夠在黑暗中給人以火光,他們就是上海理工大學心理防疫援助小組。在這個小組中,學生工作部(處)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楊颎老師與陳峰老師作為上海市級層面心理援助工作組的成員,帶領著團隊給予電話那端的“陌生人”一份“暖心”的關懷。
收到決定組建上海市級層面抗擊疫情心理援助中心工作組的通知后,兩位老師立馬報名參加,并在第二天就開始學習大量資料,進行準備,隨后在學校開通了上海高校面向社會開放的第五條抗擊疫情心理支持熱線。在這段時間里,每天都會有5到6個電話打進熱線,熱線咨詢師們曾為壓力大的基層工作人員排憂解難,也給擔心學業進度受阻的同學們吃下“定心丸”……對于每一個電話,楊颎都要了解咨詢情況、提出改進意見、總結經驗。此外,楊颎與陳峰還承擔著全國心理援助郵箱的郵件咨詢服務?!拔液完惙謇蠋煻际屈h員,也是老搭檔,當初在報名的時候,我們沒有猶豫,可能就是源于心里的那份‘使命感’吧!我們知道什么時候能檢驗專業水平,什么時候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只要能夠讓大家振作起來,不管什么時候我們都愿意站出來!”楊颎說道。

上海理工大學心理防疫援助小組進行工作安排
隔絕疫情,絕不隔離愛。在這場“戰疫”中,每一位上理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凝聚抗疫力量,希望每一個人的努力,都能在疫情籠罩的陰霾下綻放出最燦爛的花朵。讓這一朵朵“希望之花”,喚回九州處處春!
供稿: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文:王臻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