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的實驗室,有兩張實驗常用的高精度隔振平臺,它們一個服務于超快脈沖光領域,一個服務于空間光場調(diào)控領域,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中,這是兩個“各自為政”的研究方向。然而,在莊松林院士的領導下,上理工詹其文教授帶領的納米光子學團隊歷時2年,創(chuàng)造性地將這兩個領域“合二為一”,首次從理論到實驗展示了具有時空渦旋相位并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新型光場,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世界光學頂尖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并成功入選美國光學學會(OSA)評選的2020年度全球30項光學重大進展。據(jù)了解,國內(nèi)僅有4家單位入選,且上理工為獨立完成單位。
來源:新民晚報 記者:孫中欽、易蓉
原文鏈接:https://paper.xinmin.cn/html/xmwb/2021-01-14/2/92804.html
供稿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