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地處中心城區(qū)辦學的上海理工大學,受限于狹仄的物理空間,師生對差異化、高品質餐飲服務的需要長期以來難以得到滿足,由此也導致一段時間內外賣訂單量居高不下,進而產生食品安全、外賣被盜等系列問題。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上海理工大學按照黨中央、市委、市教衛(wèi)工作黨委關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要求,深入踐行“五個人人”校園建設理念,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主動問需于師生、問計于師生,精心制定、扎實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方案,從提升餐飲服務水平入手,切實推進實事項目落地見效,努力在解決問題、推動發(fā)展、促進改革、惠及民生等實效上彰顯學校黨史學習教育的特色成果,不斷增強師生滿意度、獲得感。
一、打造師生餐飲服務新高地。作為2008年后拓展的校區(qū),軍工路主校區(qū)南區(qū)公共服務供需矛盾一直較為突出,尤其是第五、第六學生公寓建成后,位于南區(qū)的第六食堂無論菜品還是環(huán)境都無法滿足師生用餐需求,很多學生舍近求遠,經由海安路天橋繞行至北區(qū)食堂就餐,加劇了北區(qū)食堂的擁擠。學校想師生之所想、急師生之所盼,著力把實事辦到師生身邊、辦到師生的心坎上,加快新食堂軟硬件建設和餐飲服務商引進等工作。經過基建、后勤、資產、信息化等相關部門的協(xié)同努力,南區(qū)新食堂于4月23日正式試營業(yè)。新食堂共四層,建筑面積逾9000平方米,提供了世界各地的600多種美食,既有大眾快餐、西北美食、本地風味,也有營養(yǎng)快餐、各式西餐、特色點心,還有面包房、糖水鋪等,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多樣化的餐飲選擇;新食堂還引進智能結賬區(qū),采用國產先進人臉識別和自動結算系統(tǒng),大大減少了師生就餐排隊時間。新菜品、新環(huán)境、新系統(tǒng),新食堂已然成為上理師生的“網紅打卡地”和上理校友朋友圈的“熱門話題”。
二、拓展師生思學相長新空間。此次新開放的南區(qū)新食堂名為“思餐廳”,“思”取自學校校訓“信義勤愛 思學志遠”,寓意慎思明辨、思而求新,希望在可以在舒適敞亮的空間內為師生提供學思結合、思學相長的學習交流空間。為此新食堂特意延長開放時間至晚上10點,同時增加充電插座,為學生自修提供最大化便利。餐廳二樓還辟出單獨區(qū)域,用于學生開展團建活動。“南區(qū)餐飲立新,北區(qū)餐飲改舊。”思餐廳的啟用,大大緩解了其他餐廳的就餐壓力。有了周轉空間,學校開始對其他食堂進行升級,而且升級不是僅僅局限于菜品和環(huán)境。學校相關部門廣泛調研,征求師生對餐廳空間布局、設施配備、照明采光等方面的需求,按照“讓食堂不再只是用餐的地方,更是學生的學習、生活空間的延伸”的理念,對其他食堂進行改造。目前已完成軍工路主校區(qū)第一食堂烘焙坊區(qū)域的改造,第五食堂創(chuàng)客空間改造項目、原第六食堂室內體育館和社區(qū)服務中心改建項目也在規(guī)劃中。這些公共空間全部投入使用后,將大大拓展和改善師生學習、工作、生活條件,為高水平大學建設和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提供“硬支撐”。
三、賦予師生校園生活新體驗。學生愿意去、愿意呆,學校食堂“粘性”由此顯著增強。學校餐飲管理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表明,隨著新食堂的啟用,學生訂外賣的少了、在餐廳堂吃的多了,之前的食品安全、外賣被盜等問題也不再是問題。數(shù)據(jù)顯示,即使是周末就餐低谷期,在學校各食堂就餐的總人次也達到近2.4萬,非假日的日就餐總人次在3.5萬左右,其中新食堂分流超過四成。同時為了向師生提供更周到、更便捷的餐飲服務,目前學校智慧校園推進辦、產業(yè)處和相關部門正協(xié)同配合研發(fā)校內送餐系統(tǒng),提供以住宿、辦公相對集中宿舍樓和辦公場所為單位的線上集體預定和送餐服務,1906咖吧的咖啡、甜點等餐食將成為首批送餐試點產品,該服務將于今年五一勞動節(jié)假期后上線試運營。不僅如此,升級各校區(qū)快遞服務點、增設充電樁、以“智慧宿管”系統(tǒng)建設為切入點推進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等實事項目也正抓緊推進。一個更加和諧、溫馨、美麗的新校園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來源:上海理工大學
原文鏈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5943743305090442664&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59437433050904426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