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史玉,上海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負責人,曾獲得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2020上海市教學能手”,上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比賽二等獎,上海理工大學“三八紅旗手”,校級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和教學技能競賽獎項(4次),主持教育部項目1項和上海市項目2項。
“課上能及時學習最新時政熱點,第一次感覺到國家大事真的與我相關?!薄拔以谶@門課中最大的收獲是要辯證看待問題,因為每次討論時,老師都會引導我們從不同角度去認識事物?!薄案褂性姇鴼庾匀A,是同學們課下對老師的評價。她對于任何內容都能娓娓道來,真的好酷!我也很想成為像她一樣肚子里有墨水的人?!笔酚竦膶W生們感言道。

與時俱進講好“專題思政課”
“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很想吃含糖的東西,這是他的需求、偏好,不是需要,胰島素才是他真正的需要,需要是很客觀的東西……”聽到這里,你可能會以為這是某個醫學專業的課堂,實際上這是史玉老師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上的講述。
以“傳統方式”講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知識點時,可能僅是“點到為止”,要求學生會背就行了。而在史玉的“十九大”專題課上,她要求學生深入理解“美好生活需要”的內涵,不僅要將國情入耳,還要入腦入心。
作為上理工乃至上海較早探索專題教學的老師,史玉的《概論》課不再是按照從章到節的傳統講法,而是以專題形式,將一個章節轉化成幾個專題,提煉出重點知識和學生關心的內容。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體系有更清晰的把握,還可以隨時納入最新時政熱點,克服“教材趕不上變化”的問題。

上理研究生“時政微課堂”講師代表史玉
“‘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這個板塊內容變動比較快,通過專題教學,我可以隨時補充最新時事熱點,如近期重要會議、“新疆棉”事件等,也可以把原來過時的、不重要的專題調整后融入到新專題中,及時跟上課程要求和學生需求?!币虼?,在史玉的課堂上,不同屆次的學生聽到的課一定是不一樣的。
“《概論》這種理論性質比較強的課程,要想講好真的不太容易,講得學生喜歡就更難?!睘榱俗寣W生“抬頭”,史玉從細節處入手,不僅練就專題講述“硬本領”,還專門去上PPT制作培訓班,她的PPT因專題講述需要而異,設有不同模板和風格,讓學生每節課都有不同的視覺享受。
賽教融合深耕“責任田”
“20個PPT、20個教案,相當于20篇論文,賽前半小時會從中隨機選一個讓你講?!眳⒓由虾8咝G嗄杲處熃虒W競賽(以下簡稱“青教賽”)需完成的“硬指標”讓人望而卻步。2019年11月,史玉接到參賽通知時,離“青教賽”僅剩不到5個月的時間,這意味著她必須在進行一線教學的同時,大約一周就要形成一個能“上得了臺面”的教案。
重重壓力下,史玉毅然決定要上賽場,但不是為了拿獎?!拔以敢饣敲炊鄷r間去參賽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我覺得自己上了8年課,講課依然有短板,想好好打磨自己。”最初,史玉就是沖著“哪怕不得獎,將20個教案打磨出來以后,隨便哪一章節都能講得很好”的目標著手準備比賽。
備賽過程中,史玉查看了所有國賽、市賽視頻以提升眼界。賽場上,與聽名次、領獎相比,史玉更在意的是專家評委的點評環節?!爸v課犯的毛病,專家們都能給摘出來,被批評了,也就成長了,我們每個參賽的人都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過來的?!弊罱K,史玉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組一等獎的優異成績,實現了我校參加該競賽以來一等獎的歷史性突破。歷經“青教賽”“大比武”等各種比賽的錘煉,史玉已經“閱評委無數”,對“講好課”也越來越有感覺了。

“比賽跟教學不是兩張皮,而是融合的。”如今,對于“師生如何協同完成一節課”,種好育人“責任田”,史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給“學生思政”精心留白
“課上,我們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交流分享,課堂氛圍真的很好。作為一名退伍大學生,史老師讓我分享了參軍經歷,引導同學們發揚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學習的精神,這也讓我迅速適應了大學生活?!崩铄\秋同學說道。
幾乎每次上課,史玉最后都會留出10到20分鐘時間,讓學生們以新聞分享的形式,交流自己最關注的大事小事,這份午飯前的“加餐”收獲了大量學生的好評。
“‘00后’還是蠻關心國家大事的,尤其是一些國際問題,‘哪個運河堵了’‘美國有什么動作’等,他們都很關注,也很積極參與討論,不懂的就會提問,這也倒逼了我們教師成長?!鄙险n前一天晚上,史玉“不得不”刷手機刷到很晚,看看國內外熱點問題的最新進展,尋思著能不能和要講的專題聯系起來,也為學生們即將到來的“拷問”再做些準備。
史玉不僅要求自己上好課,還指導學生“講好課”。在“實踐課時”學期,史玉會拋出精心準備的問題,讓學生們以小組形式進行15分鐘“專題授課”。結束后,從PPT制作、授課內容到講課技巧,史玉都會作出細致點評,指出哪些地方還可以處理得更好,以便學生們之后能夠在各類比賽、實踐活動等匯報環節表現得更出彩。
“學生授課”也是該課程采用過程化考核方式的一個“重頭戲”,史玉會發動全班100多名學生在“學習通”系統上給授課同學評分,并作為最終成績的一部分?!皩W生成績由自己做主,學生就更有動力,他們都學著像老師平時上課一樣,努力讓大家聽得懂、聽得進去,爭取大家的認可。”
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翁,史玉也會積極聽取學生的聲音。她經常在課前以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學生想聽什么、對課程有何期待等,進而精心地設計著每堂課。
“教學是個良心活,付出50%的努力、100%的努力都能‘混’過去,關鍵是能不能過自己良心這一關?!笔酚襁@樣說著,也一直如此踐行著。
供稿:新聞中心
文:張新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