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91干干干_4K全集在线观看

搜索

媒體矩陣

上海教育新聞網:污水處理新技術、生態農業新面貌,上理工學子暑期走訪常熟“生態”建設

2021-08-16 483 文: 圖: 編輯:董真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上海理工大學學子秉持“學黨史,知黨恩,強信念,跟黨走”的信念,2021年7月7日,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與建筑學院“沿習綠廊”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指導老師李飛鵬和殷潔如帶領下前往江蘇省常熟市進行走訪調研當地生態文明建設情況,研學碳中和及污水處理和資源化新技術,全面了解當地碳中和及生態農業新面貌。


尾水搭載人工濕地 助力河道生態恢復



近年來,常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不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打造由三大生態圈和3條綠色廊道組成的“三橫三縱”大生態格局。區域經濟呈現出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良好態勢。

實踐團隊通過走訪常熟市城西污水處理廠尾水生態凈化濕地,與來自河海大學設計院的劉所長就人工濕地構建原理、處理能力、生態恢復效果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隊員們紛紛表示對以人工濕地這一處理污水廠尾水的方式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認識。



眾所周知,人工濕地有著“城市綠肺”之譽。常熟市城西污水處理廠尾水生態凈化濕地的處理能力可達到4萬m3/d,出水河道生態凈化區通過布置浮動濕地來進行植物種植、微生物固定以及景觀優化,對濕地出水進一步進行處理與穩定,還種植了喬灌草,如櫻花、垂柳、水杉、垂絲海棠、波斯菊等以達到景觀提升的目的。劉所長表示,根據不同的去除目標及生物多樣性目標,通過改變濕地工藝的組合,還可以有效凈化不同污染物的水體。

在走訪中,隊員們真切感受到生態環境的標準升級和技術升級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也體會到環境技術的發展需要新時代大學生注入新鮮血液。


科研興農重生態 環保產業助振興



當天,在蘇州雷允上生態農場,隊員們參觀了有機種植水稻基地,深入了解有機水稻的種植。江蘇中涇新農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龍指出,有機水稻是在種植過程中不施加化肥和噴灑農藥,只采用有機肥料、太陽能除蟲、機械生態除草等方式進行培育的水稻。為了解決不施加化肥和噴灑農藥所帶來的水稻生長不夠旺盛以及農害過多等問題,農場利用水草和蟾蜍的生態特性,形成了“種養結合”的一體化生態新模式。這不僅實現了節能減排目標,而且提升了水稻的品質。

在每年7、8月,蟾蜍被放入稻田中,數量大概在每畝25只左右,如此便可以有效解決害蟲問題,水稻收割后蟾蜍還可以回收用作藥材,進行后續農產品經濟的開發。在不施化肥的前提下,水稻田中長出的雜草在五六月份可以被水淹滅,達到70%-80%的除草率。整個水稻種植和其后續開發都做到了生態綠色,即種植做到了因地制宜用田埂和自然具有的梯度,打造了新型生態養殖農田。

最后,實踐團隊來到蟾蜍種質資源保護與繁育基地。蟾蜍——稻田的模式可以形成新興的環境友好型的助農產業,該基地的目標是保護蟾蜍資源,實現生態種養,形成農田生態種養和蟾蜍藥用資源開發應用的行業產業鏈。



本次調研,隊員們真切感受到新農村的發展需要當代大學生注入新的動力,拓寬新的平臺,代入更多資源,激發了青年學子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思想感情。




通訊員 殷潔如 記者 顏惠芳

圖片由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與建筑學院提供

原文鏈接:http://m.shedunews.com/msite_1/con/2021-08/01/content_8126.html

供稿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