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戰,召必回!”一聲聲篤定的誓言,跨越71年依然擲地有聲。
10月25日晚,一場特別的退伍大學生歡迎儀式在上海理工大學舉行,抗美援朝老戰士楊慎安、胡政生、王真卿、陳正揚應邀來到現場見證了退伍大學生“榮歸上理,再啟征程”,并深情講述漫天風雪與炮火中,那段撼人心魄的歷史。
“我所在的志愿軍9兵團26軍參加了艱苦卓絕的長津湖戰役。臨行前,我和戰友們寫下了‘不怕犧牲,英勇作戰’的決戰書,燒毀隨身的照片,撕掉有漢字的衣服,趁敵軍轟炸的間隙,快步跨過鴨綠江大橋……”曾經只在電影和書本里看到的戰爭,由志愿軍老戰士親自娓娓道來,讓在場師生無不動容。
“71年前的今天,老戰士們不怕犧牲,保家衛國;71年后的今天,我們作為大學生士兵退伍返校,要做到脫下軍裝不褪本色,將抗美援朝精神傳承下去!”退伍大學生代表、2018級管理學院稅收專業的李小海說。

都曾穿過這身軍裝,“90后”老戰士和90后退伍大學生同樣豪情滿滿
硝煙早已散盡,但抗美援朝精神不會湮滅在漫長歲月中。“90后”老戰士和90后入伍大學生都曾穿過這身軍裝,他們一說起從軍的經歷,同樣豪情滿滿。
九旬高齡的抗美援朝老戰士胡政生,曾在克服敵機狂轟亂炸的艱難險阻、出色完成為志愿軍車輛加油的艱巨任務。“我們用生命提供炮彈,把當時最先進的卡車上炮彈運到了大決戰面前,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他自豪地說道,難掩當時的欣喜,“我們乘著凱旋的列車回來的時候,每一個車廂的人都在說:’祖國,我們回來了!母親,我們回來了!’”
抗美援朝老戰士楊慎安,于1952年參加金城阻擊戰,作為戰場上的觀察員,楊慎安是全連所有戰士中站得最高的那個,無疑也是最危險的。他說:“我是觀察員,我要把觀察到的所有情況及時向上級報告,再危險也必須完成,這是我的任務。”他克服敵機狂轟亂炸的艱難險阻、出色完成為志愿軍車輛加油的艱巨任務。

體會過軍人保家衛國的不易和部隊生活的艱苦,才能深刻認識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如今脫下軍裝重返校園的90后大學生李小海,也更加珍惜學習時光的分分秒秒。 他說:“首先是自豪,重新穿上軍裝,感覺自己又回到了軍營的日子;其次是慚愧,相比于先輩的付出,我們做的太少太少;最后是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來之不易,在享受當下的同時也應常懷感恩之心,珍惜當下。”
退伍大學生代表阿勒合爾·吐胡西是17級電氣專業的學生,從小向往軍營生活的他深信:“只有在最艱苦的環境中才能鍛練出鋼鐵般的意志”。因此在入伍地選擇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駐艱苦邊遠地區部隊。在西藏的駐地沒有信號,有整整七個月,士兵們得不到外界的任何消息,更無法與家人進行通訊。三千米高原之上,冰封雪飄,每到休息時間,合爾和戰友們就用歌聲來驅趕嚴寒與乏味。宣誓環節中,他再一次穿上軍裝,也因此有感而發:“我在上理將永葆軍人本色,聽黨話,跟黨走,努力學習,為上理貢獻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在上理工,每年有約80名大學生應征入伍,今年9月份開始,新一批服役期滿的學生陸續返校。為持續做好退伍學生返校安置工作,學校聯合楊浦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設立了楊浦區首個高校退役軍人服務站,為退役大學生解讀政策、退役安置、職業發展等提供一站式服務。

比電影更加真實和動人的中國軍人,親身講述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現場,應邀從山東青島趕來參加主題活動的逐夢深藍講師團成員和教師代表,共同為2021年退伍大學生佩戴綬帶。30名退伍大學生依次以洪亮的聲音報出他們原部隊番號:“中國人民解放軍92132部隊張楠!(海軍青島艦原副艦長)”“中國人民解放軍91091部隊袁興池!”“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簡濤!”“武警海警總隊浙江支隊董向峰!”……聲浪震天,回蕩在禮堂上空,也激蕩在每一位師生心中。

逐夢深藍講師團成員還為同學們帶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鄒海濤、石相成、張楠三位退役海軍軍官結合海上聯合演習、亞丁灣護航等經歷,講述中國軍人的職責和使命,激勵大學生們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青春血脈。
能動學院20級研究生張乃丹深受觸動,她說道:“現在祖國的山河無恙都是英雄前輩們用無數鮮血換來的。和平年代的我們不為溫飽發愁,可以安心在教室里學習,那么我們怎么能不努力!希望廣大能動學子都能靠自己的力量為祖國能源建設添磚加瓦。”
上海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盛春表示,期望莘莘學子從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以奮楫爭先的進取精神、破浪前行的奮斗姿態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格,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青春力量。
來源:文匯 記者:褚舒婷
原文鏈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11026/4306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