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敘未來應用型高等教育的變革與創新,第二十二屆海峽兩岸應用性(技術與職業)高等教育學術研討會來滬

為什么在微軟工作的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畢業生,比其他任何北美大學都要多?為什么全世界有7000多家企業和機構,愿意向滑鐵盧學子提供帶薪實習的工作機會?
為什么美國歐林工學院的畢業設計課程由企業出題并負責費用,還有高官參與項目進展評估?為什么這座波士頓周邊的學校,畢業生薪水比附近工科學校高約50%?

14日,在第二十二屆海峽兩岸應用性(技術與職業)高等教育學術研討會上,兩岸百余名校長、專家學者就“未來應用型高等教育的變革與創新”主題展開討論,產教融合成為熱議話題。從1957年創建的滑鐵盧大學到1997年創建的歐林工學院,這些全球范圍內相對年輕的新型高校成為產教融合的最佳實踐案例之一。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這場海峽兩岸研討會堅持了22年,今年來到全國首批試點建設產教融合型城市——上海。在疫情防控條件下,研討會由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承辦并設置主會場,海峽兩岸其他發起單位和合作單位會議代表通過線上方式參會。這屆會議共征集論文近50篇,其中40余篇在論壇交流。
產教融合,不只是不少人印象中職業教育的事兒。“產教融合正進入從一個類型邁向一個體系建設的新時代?!弊鳛樘匮麑<遥虾@砉ご髮W校長丁曉東報告,當前,國內產教融合已從職業教育延伸到了包括所有類型高校的整個教育體系。早在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系首次在國家層面文件提出“產教融合”;2017年中共十九大報告也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當年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將產教融合從職業教育延伸到以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為重點的整個教育體系;2019年《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把深化產教融合改革作為推進人力人才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性任務。由此,產教融合上升為國家教育改革和人才開發的整體制度安排。

在上海,以《上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5—2030)》內容為核心,《上海市職業教育條例》進行了全面修訂,意味著將“產教融合”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之一,去年發布《上海市建設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方案》,今年又新近發布了《上海市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2021—2025)》,系統謀劃加快構建全市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體系。事實上,在上海“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產教融合都得以強調和重視。
產教融合的好機會可能就在家門口。丁曉東認為,產教融合已納入上海戰略發展框架中,成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開發的整體制度設計,是政府、高校、產業界等推進的重點工作。他特別指出,從環同濟到環交大“零號灣”,從復旦創新走廊到上理工的大學科技園,與高校為鄰的科技園正成為產教融合的一大實踐路徑。

與滑鐵盧、歐林這樣的高??粗貙W生的產業界競爭力一樣,學生是檢驗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績效”的最重要試金石。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為鼓勵應用性(技術與職業)高校學生學以致用,為海峽兩岸學生展現創意、發揮所學及相互交流提供平臺,會議方還舉辦了“匠心杯”海峽兩岸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各發起單位和合作單位組織本校學生團隊參賽,通過“7+5”線上項目路演方式進行,即選手展示7分鐘、評委提問5分鐘,并借助VCR進行視頻展示。最終,根據得分高低,決出一、二、三等獎,以及最佳創意獎和最具商業性獎。
海峽兩岸應用性(技術與職業)高等教育學術研討會由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臺北科技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兩岸四所高校于1999年聯合發起,來自寶島的建國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等參與合作舉辦,每年在兩岸高校輪流舉行。根據大會規則,大會會旗交予下屆承辦學校,第二十三屆研討會定于2022年移師北京聯合大學。
來源:上觀新聞 記者:徐瑞哲
原文鏈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32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