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91干干干_4K全集在线观看

搜索

上理人物

【上理封面人物】劉心怡:“分身有術”的“大學生活體驗官”

2022-02-17 2073 文: 圖: 編輯:張新妍

“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寫不完的稿子、做不完的pre、拿不完的獎”“完美兼顧學業、社團、社會實踐等各方面事情的‘小鐵人’”“對朋友‘亦媽亦友’,很講義氣,也很操心”……聊起中英國際學院2018級工商管理專業(中英合作)本科生劉心怡,身邊的老師、同學都滔滔不絕,在她身上仿佛有貼不完的“標簽”。


一“鉆”多能的學霸

國家獎學金、中英國際學院執行院長獎學金、校級一等獎學金、社會工作獎學金……“多金”的劉心怡學習認真勤奮,在主修的商科專業中排名前三,目前已經保研至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


劉心怡在中英國際學院2021年度獎學金頒獎典禮上發言

 

在主修專業外,新聞人一直是劉心怡憧憬和向往的職業,于是她跨校輔修了復旦大學的新聞學。為了更好地實現“跨界融合”,大三暑假,她試著向一家財經媒體投遞簡歷,進而成了一名實習財經記者。“實習中,我有機會聆聽資深記者以專業眼光和商業洞察力分析行業最新動態,也有機會與很多企業專家溝通交流,這讓我對商業社會產生了全新的、更深刻的認識,也大大提高了我對市場變化趨勢的敏銳度以及調查、溝通、寫作的能力。”劉心怡講道。

重學生物學基礎知識,翻遍網上國內外相關報道,由淺至深研讀中外相關領域專家的研究論文,發送數十份郵件聯系采訪教授和企業,整理出近4萬字的參考材料……這可不是劉心怡參與的科研項目,而是實習期間為了做關于基因生物的報道而做的功課。“因為生物不是我擅長的學科,為了保證文章的專業度和準確性,對讀者負責,我花了近1個月時間每天做功課,連除夕夜也不例外。”劉心怡認為自己的最大優勢就是“鉆”,只要是自己認定有意義的事情,就非常愿意花時間、費精力鉆研。


照亮一隅的“微光”

“優秀團員標兵”“優秀心理委員”“陽光先鋒優秀學生”“志愿服務優秀項目”……奔忙于學院團委學生會主席、社會實踐部部長、班級心理委員等各種職務間的劉心怡,不僅熱心服務同學,還積極參加防疫、支教等各種志愿服務工作。

“我想做一束微光,照亮世界的一隅。”山村支教是劉心怡一直以來的夢想,大學期間,她積極加入學院“心希望”支教隊,在2019年暑期遠赴江西鄱陽,成為孩子們親切的小老師與好朋友。“她是一個會在支教時因為一堂思品課揣摩到凌晨兩點,又在早上五六點爬起來繼續和隊友商量磨合的細心負責的小老師。”支教隊隊長姚鑫怡說道。

談起支教經歷,劉心怡感嘆道:“支教前,我以為支教是單向愛的付出,卻不曾想到收獲了最純粹、最美好的感動,也體會到‘心希望’的宗旨——‘生命影響生命’的真正含義。”后來,劉心怡代表“心希望”支教隊在上海教育電視臺作題為“追求幸福,報效祖國,‘心希望’在路上”的情景講演,將“心希望”的故事和精神傳遞到更廣闊的地方。

 

劉心怡在上海教育電視臺作情景講演

 

“剪”出來的文化自信

跟著非遺大師學剪紙,調研剪紙商鋪、剪紙藝人生存現狀,制作剪紙文創產品,開展國際生剪紙文化課堂、展會,制作剪紙雙語視頻……在擔任學院學生會社會實踐部部長時,劉心怡帶隊實施以傳承與弘揚中國剪紙、推動跨文化交流為主題的“剪影”公益文創項目。

團隊共同探索“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剪紙作為文化載體和符號如何走向國際舞臺,該項目結合新媒體進行剪紙跨文化傳播的可行性,創新性規劃設計了“剪影”這款集剪紙教學、趣味攝影、剪紙文創產品購買等功能為一體的應用程序(APP),并以文創產品和云課堂等形式助力剪紙實現新型商業化發展。該項目斬獲了第十二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2020年全國大學生“千校千項”最美團隊等獎項,還被青年報等媒體轉載報道。

 

項目獲第十二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

 

項目獲2019年“鏡頭中的三下鄉”優秀攝影獎

 

項目成果被青年報轉載報道

 

“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為中國文化發聲、講好中國故事是我們新時代青年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對于中華傳統藝術的保護不會停止,對于傳統技藝的現代化摸索永遠在路上,我們團隊將繼續探索非遺剪紙文化的未來發展之路,讓剪紙在生活中‘活起來’,讓非遺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用剪刀‘剪’出屬于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劉心怡講道。


沒有標準答案的“標簽達人”

學生會、社團、創新創業、跨校輔修、支教、公益服務、社會實踐、辯論賽、演講、實習……大學里的各種角色,劉心怡幾乎都試了個遍,這不僅讓她擁有了五彩斑斕的“標簽”,更讓她更堅定了尋找“非標準答案”的前進方向。

“‘There is no right or wrong answer.’應試教育中成長起來的我,習慣于追求唯一的標準答案。而在學院全英文小班授課的Seminar研討中,外教鼓勵我們形成自己的思考,勇于表達看法。學院極具包容性和國際視野的英式教育帶給我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培養了我發散性思維和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這是學院帶給我的最寶貴的財富。這里也是個不缺機會的地方,能否抓住提升自己的機遇就看個人選擇。”劉心怡講道。

 

劉心怡在中英國際學院建院十五周年大會上發言

 

問題的答案永遠不止一種!這樣一種靈活的思維模式延續到了劉心怡的生活中。面對生活給出的“難題”,她選擇積極勇敢地去嘗試、去挑戰、去發掘自己的潛能,做美好生活的“體驗官”。


供稿:新聞中心

文:張新妍

供稿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