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學子從多角度感受色彩紛呈的中國年
“在這里生活了18年,從來沒這么仔細地了解過自己的家鄉,有些變化連我爺爺奶奶都感到驚訝,感覺春節跟家人更有話題聊了。”這個寒假,上海理工大學基礎學院大一學生羅子航拿著從爺爺奶奶手中借到的老照片,把家鄉的著名景點轉了個遍,并拍下了今昔對比圖。
滬上高校學子的多彩寒假生活遠不止這些。體驗民俗文化、和家人一起制作年食,感受家鄉變遷……滬上高校學子當尋訪員、體驗員、記錄員,以活潑有趣的方式、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

【體驗員——感受傳統民俗文化】
虎年春節,和家人一起“做年食,知年味”“扮新春,品年俗”“學家風,習年韻”,莘莘學子從多角度感受色彩紛呈的中國年。

上海對外經貿工商管理學院大二學生盤孟青為家人精心制作了一道鐵板豆腐,為家里的年夜飯設計了一份祝福菜單。“豆腐,寓意著新年幸福,也意味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圖9)上海理工大學智能化制造36班的易暢同學說道:“春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形式,通過與書法的近距離接觸,不僅讓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年味,更能讓我在紅與黑的結合中感悟藝術的魅力。”智能化制造9班的江勇敢同學則打趣道:“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今年春節我體驗了包餃子的全過程,特別有趣。”

寒假期間,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貿易談判學院大二學生李味佳創作了三方印章,分別是“吉祥長壽”、“四季長安”以及“作始也簡,將畢也鉅”。前兩方結合了新春喜慶的背景,以祝福為主要題材的篆刻作品。第三方出自《莊子·內篇·人間世》,1956年2月董必武為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題詞如此。“在建黨百年和建團百年交替之際,我希望通過這方作品禮贊我黨從一大建黨到如今百年繁盛的奮斗歷程,表達我們大學生、青年一代在百年未有大變局中要擔當時代重任的決心和信念。”

【記錄員——記載家鄉變遷】
“在這個假期里,我回到了家鄉所在地——新場古鎮。從前這里的居民喝的是河浜水,住的是草平房。然而現在新場鎮道路寬敞又方便,居民生活越來越好,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上理工沈天宇同學不禁感慨,看到新場鎮巨大的變化和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我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我既見證了它平靜的過去、繁榮的現在,也看到了充滿期待的未來。同學們探訪家鄉,讓更多的同學發現家鄉那些不經意的悄然變化,也讓更多學子熱愛自己的家鄉。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大二學生趙梓彤將目光聚焦于故鄉貴陽的一條馬路——太平路,以前是充滿故事的老街道,現在則成為了“顏值之光”的網紅街。在她看來,家鄉老街三十年來的喜人變化折射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

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類207的相蘋鈺同學過得溫暖而又充實。在校主持團擔任部長的她,在寒假期間也發揮自己的愛好與特長,主持了“指尖上的芭蕾”日照少年宮新年鋼琴音樂會、“音你相伴”少兒演唱會等多場演出活動。她表示,很開心能夠用自己的特長為家鄉添一份年味兒,幾次活動的主持不僅讓她的主持能力得到了鍛煉與提升,也讓她在活動參與中更好地感受到了節日氛圍與家鄉變化。

【助力員——相約冬奧,健康生活】
2022北京冬奧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奧運健兒們數年如一日,在訓練場上揮灑汗水,這種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奧運精神感染著莘莘學子們。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展與旅游學院的大一學生劉芷杉為自己制作了一份詳細、健康、充實的寒假作息表:早上8點開始新的一天,上午的時間主要用來學習英語和高數,中午幫助父母做飯,下午將時間用于體育鍛煉和專業課的學習,輔以課外拓展與專項訓練,在晚上11點準時睡覺。

國際商務外語學院大一學生丁鈺鵬寒假的運動計劃豐富多彩,除了每天籃球鍛煉1小時、在家俯臥撐20個、每兩天慢跑一次外,也特別給自己安排了一次滑雪體驗。“滑雪帶給我更多的是身體和心理上的放松。從高處滑向低處時,我會有一種愉悅的心情,能讓我感受到冰雪世界的魅力。”同時他也為北京冬奧會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在今年的冬奧會中,希望中國的運動健兒們能發揮出自己最高的水平,多獲金牌,為祖國爭光。”
來源:上觀新聞 記者:李蕾
原文鏈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52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