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
石悅言,光電學院2021級本科生,中共預備黨員;曾獲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紅旅賽道國家級銀獎、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主賽道國家級銅獎;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上海市金獎;第十八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上海市二等獎;第八屆上海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成果展獎項(4項)和上海市獎學金等榮譽。
正午的太陽為什么是白色的,而傍晚卻是紅色的?
如何從一張照片中分辨出朝霞和晚霞?
丁達爾效應如何讓光有了形狀?
……
“我的初心起源于幼時觀察到的一個又一個有趣的生活現象。我想有一天,我們不止于看見光,還可以‘觸摸’它……我立志成為一名“追光者”——光纖通信研究員。”站在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的舞臺上,光電學院2021級本科生石悅言的眼神堅定又明亮。
賽場上,石悅言獲得了上海賽區金獎;賽場外,她一步一個腳印為成為“追光者”積蓄力量,讓我們一起走近她的“追光故事”。

光電學院 石悅言
找準方向,立志成為一名“追光者”
“蜀道難,困住的不僅有古時的風流才子,還有而今的成渝鐵路干線。火車行駛到碎石多發地,大都需要人為上前查看路況才能繼續通車,因此碎石傷人的新聞也屢見不鮮。”一則關于光纖通信技術有望低成本高效率解決鐵路勘探問題的新聞報道引起了石悅言的關注。作為一個在四川成都長大的姑娘,學習光纖通信技術為家鄉做貢獻的想法在她心底里悄悄生根發芽。
光纖通信技術,是指一種利用光與光纖傳遞信息的方式。從手機通信,到海底光纜,這些都是光纖通信的應用范圍。而成為一名優秀的光纖通信員不僅需要具備光學工程、通信理論、文獻檢索、實驗操作等能力,還需要擁有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創新思維等方面的綜合素質。為了不斷向目標靠近,她不敢懈怠,努力修煉:去“蹭”研究生的光纖通信技術專業課;跨學院選修了物理系的光學理論課,只為打好扎實的光學理論基礎;以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獲得了上海市獎學金……

石悅言在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上海賽區總決賽獲金獎
在準備職業規劃大賽的過程中,老師的指導成為石悅言追光路上的“底氣”。學生處馮磊老師對她的演講內容、呈現形式等方面進行專業指導和深入打磨;輔導員周麗娜老師在比賽前夕帶領石悅言前往兄弟高校,請相關專家進行一對一輔導。最終,石悅言成功獲得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上海賽區金獎,目前正向國賽發起沖擊:“正是在這段備賽的過程中,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將來想要探索光學的決心。”
用好平臺,在實驗室里找到安定感
對于石悅言來說,在實驗室里總能找到一種歸屬感與安定感。在上海市現代光學系統重點實驗室,她完成了微納光纖器件制作;在國家光學儀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她完成了器件的測試和光路的調整;在上海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溫濕度氣象實驗室,她進行光纖穩定性測試……這些豐富的實驗室經歷得益于院士創新班提供的廣闊平臺。
大一結束,石悅言以優異成績入選光電學院“院士創新班”,由院士團隊擔任指導老師,強化專業課程的學習,并提前進入院士班科研項目組,研究光纖通信研究領域的無限可能。“從獨立檢索文獻、歸納總結、提出自己的創新點,到實驗設計、對實驗結果進行嚴謹且科學的分析,再到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在院士班里課題組,我接受了專業的科研能力培養,成就感滿滿。”

石悅言在實驗室進行實驗
作為“院士創新班”大家庭里的一員,在跟著莊松林院士和高秀敏老師學習的日子里石悅言受益良多。她深知了基礎研究的重要性,還要努力將基礎研究走向實際應用,真正解決一系列“卡脖子”問題。石悅言表示,每次和莊院士交流總能學到很多——“心比天高,腳踏實地,堅持耕耘,必有收獲”。從青絲到白發,莊院士追“光”的腳步從未停歇,而她也想成為像莊院士一樣的追光者。
苦練基本功,舞出自己的姿態
生活中的石悅言熱愛舞蹈,三歲開始練習舞蹈,高中時就已經通過了古典舞和民族舞的滿級十三級考試。舞蹈已經成為石悅言學習生活中的調味劑。“科研和舞蹈兩者是有相似之處的,都是要先苦練基本功、樹牢基礎,才能‘舞’出自己的姿態。”
一個實驗可能要檢測幾十種材料,每種材料檢測都耗時四五個小時。在很多人看來,做實驗枯燥、重復,可對于石悅言而言,這就像跳舞練基本功一樣,“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需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和堅持的毅力。當科研上遇到困難時,她會對自己說“每一次練習都是為了更好的起舞”。

石悅言在校園里
“互聯網+”國家級銀獎、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上海市金獎、“挑戰杯”上海市二等獎、上海市獎學金……有了厚厚一沓獎狀的石悅言也在努力沉淀著自己。對于未來,她已經有了清晰的規劃——繼續朝著成為一名一流的光纖通信員而努力,她相信熱愛可抵歲月長:追著光,靠近光,成為光,散發光!
供稿:新聞中心
文:曹恬甜、李卉云
圖:王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