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第十四屆上海市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大賽在上海理工大學舉行,上海理工大學副校長張華、上海市教委高教處四級調研員張信琦、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林建平等出席活動。本屆大賽以“健康幸福生活”為主題,緊密對接“健康中國2030”國家戰略,聚焦老齡化社會需求與現代健康生活創新,吸引了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17所高校的參賽隊伍同臺競技。
開幕式上,張華在致辭中表示,作為大賽秘書長單位,上理工始終堅持以卓越工程教育為特色,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著力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新時代工程人才。大賽的舉辦不僅為青年學子提供了創新實踐的平臺,更是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機。張華特別指出,今年大賽的主題聚焦全民健康幸福生活,充分展現了當代大學生服務國家戰略、造福社會民生的責任擔當。上海市教委高教處四級調研員張信琦表示,本科教育是高等學府發展的根基所在,工程創新已成為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在新時代背景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落實國家工程教育戰略的關鍵舉措。她高度評價了大賽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特別感謝上海理工大學為承辦本屆大賽付出的辛勤努力。大賽秘書長、上海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沈偉介紹了上海市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大賽的創辦歷程,并解讀了本屆大賽的主題。
經過激烈角逐,大賽最終評選出一等獎30項、二等獎44項。我校學子表現優異,共斬獲11項大獎,其中一等獎9項,學校榮獲優秀組織獎。
林建平教授在閉幕式點評中高度贊揚了參賽學子的創新成果。他表示,同學們緊扣健康中國戰略,將機械創新與人文關懷深度融合,展現出解決實際民生問題的敏銳洞察力和扎實技術功底。作品在適老化器械、智能康復設備等領域的突破性設計,體現了新時代工程人才對社會需求的精準回應和技術賦能的使命擔當。
作為上海市教委主辦的重要學科競賽,上海市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大賽已歷經十四屆發展,成為覆蓋全市18所高校并輻射長三角的品牌賽事。各高校的參賽學子紛紛表示,大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勇氣,使他們能夠靈活運用機械專業知識與多學科融合開展創新實踐。
開幕式嘉賓合影

比賽現場

嘉賓為獲獎學生頒獎

我校獲得大賽優秀組織獎

我校參賽師生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