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的離校季即將到來。據統計,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面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各地通過創新培養模式、提升補貼額度等方式,利用政策“組合拳”破局畢業生就業創業“最后一公里”。
大學生還沒畢業就被企業提前“預定”是怎么回事?上海理工大學通過校企共建“定向班”,讓大學生把課堂搬進企業,邊學習邊實踐邊就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楊凡一年前就入駐企業,成為校企定向培養班的首批學員。如今,他不僅能獨立完成醫療設備檢測,還提前拿到了企業的入職通知書。
楊凡:這里有很多設備都是我在學校沒接觸過的,根據企業的需求和客戶要測試樣品機器的需求,我要進行重新學習,對它們進行檢測,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過程。

上海理工大學“校企定向班”學生在企業邊學習邊實踐
這種從大三開始“上學即上崗”的培養模式成效顯著。2024年合作企業共為上海理工大學畢業生提供500多個崗位,經雙向選擇,最終350多名學生順利簽約,占全校就業學生的15%。上海某醫療器械檢測中心有源醫療器械部總監岳鵬說,企業已為這些“準員工”準備了10~15個不同崗位,涵蓋檢測、咨詢、生產等多個工種。
岳鵬:如果考核合格,我們會及時按照相關規定與學生簽訂三方協議,及時鎖定人才。如果帶教過程中,發現學生不適應當前崗位需求,我們會及時征求學生意見對其進行調崗,之后按照公司規定再進行考核。通過這種定向班的形式,至少縮短了三個月左右的培養周期,滿足我們用人需求。

上海理工大學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做實驗
為留住人才、穩崗擴崗,今年,內蒙古將創業補貼提到最高5萬元,將小微企業的穩崗擴崗專項貸款授信額度由3000萬元提高到5000萬元,將人才儲備生活補貼標準由不低于700元提高到不低于1000元,引導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到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碩士畢業生高苗創辦了傳媒公司,各項補貼標準的提升為她解了燃眉之急。
高苗:創業之初,我獲得了創業補貼扶持,包括孵化基地提供免費工位,還有共享會議室。我決定要在呼和浩特正式安家的時候,政府又給了購房補貼,我申請到5萬元。
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處處長張海濤表示,還要深挖政策性崗位資源,將事業單位編制使用率提高到95%以上,明確國有企事業單位招聘應屆生比例不低于50%。穩步擴大“三支一扶”“西部志愿服務”計劃招募規模,目前內蒙古已征集政策性崗位計劃5.6萬個,比去年增加4500個。
張海濤:我們加快釋放政策性崗位,通過提前考試、提前啟用當年年底退休人員編制、“1+N”補充招聘等方式,面向2025年度畢業生統一組織實施3批全區大規模事業單位聯考,累計釋放政策性崗位2萬多個,讓畢業生選擇更早,機會更多。

呼和浩特市“丁香扎根”大學生創業就業示范基地內某創業團隊正進行游戲動漫設計創作
各地搶抓離校前促就業關鍵沖刺期,加力挖潛拓展就業崗位,加強畢業生就業觀念引導,精準做好就業指導服務。江蘇省昆山市在全國建立320個人力資源合作基地,每年為重點企業儲備人才超10萬人。北京市昌平區為創業大學生提供2500個免費工位和市場化孵化服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陳勇嘉表示,多措并舉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
陳勇嘉:開發更多發揮畢業生學有所長的就業崗位,加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社會組織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建立城鄉基層崗位歸集發布制度,開展好百萬見習崗位募集計劃,促進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深入實施就業服務攻堅行動,為未就業畢業生和失業青年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來源:央視新聞
原文鏈接:https://china.cnr.cn/gdgg/20250608/t20250608_52720140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