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科技翻譯專業畢業生駱曉娟早早思考個人發展方向,結合專業特色和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兩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志愿者服務。在學院訪企拓崗活動中,她抓住展現機會,最終順利就業,成為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新員工。
以下是她講述的就業故事:
在大學的職業規劃課上,我就立志將個人發展與國家戰略相結合。作為一名黨員,我始終以“服務國家需求,展現青年擔當”為職業追求。通過參與兩屆進博會,我深刻體會到會展行業在推動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由此確立了投身國家會展事業的職業目標。
求職前,我系統梳理了自身優勢:作為英語科技翻譯專業學生,我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語言優勢;連續兩年擔任進博會志愿者的經歷,使我熟悉大型國際展會運作流程,積累了外賓接待、危機處理等實戰經驗;作為校青年志愿者協會骨干和黨員,我擁有優秀的組織協調能力和政治素養。基于此,我將求職方向聚焦于國家級會展平臺,特別是服務國家戰略的大型會展企業。
在外語學院的訪企拓崗活動中,在輔導員的幫助下,我著重突出“英語科技翻譯專業+進博會實戰經驗”的復合優勢修改簡歷,重點展示了在進博會期間處理外賓接待、技術翻譯等工作。帶著這份簡歷,在學院組織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參觀交流中,我抓住了難得的求職機會。
我也曾廣泛投遞簡歷,很快發現這種模式效率低下,于是及時調整——精準定位,主攻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等國家級平臺,了解招聘崗位要求;簡歷突出“雙線作戰”經歷——既展示在招商處接待VIP采購商的服務細節,又強調作為黨員志愿者帶領我校進博會“小葉子”圓滿完成進博會志愿工作的領導力。我還主動聯系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招聘老師,了解企業用人標準,在筆試準備環節加深自己對進博會和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理解。我先后通過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簡歷篩選和筆試環節,獲得面試機會。
為展現專業素養,我為面試做足準備。比如重新梳理進博會相關知識以及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發展定位,結合進博會案例闡述“主場外交”的運營邏輯;總結經驗,準備了屬于自己的進博故事,既有服務一線時克服困難的時刻,也有成功協調重要采購商團體與展商對接的成功案例;此外,我還研讀《中國展覽業發展統計分析報告》,在面試中暢談對“會展經濟助推雙循環格局”的見解。這些準備從初次面試到最終面試,都為我游刃有余應對面試官的各種問題打下了基礎。我想,或許是源于親身經歷的見解,讓我在一眾優秀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也讓考官看到了一個既有專業深度又有實踐積累的應聘者形象。
最終,通過層層篩選,我如愿獲得了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Offer。回首求職路,那些在“四葉草”披星戴月的日子、反復修改的簡歷、多次面試模擬,都化作了成長的階梯。而求職過程中對進博會越來越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堅定了我加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決心,在未來努力詮釋新時代會展人的使命。

來源:新民晚報
原文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446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