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91干干干_4K全集在线观看

搜索

上理人物

【TA從上理來】王道雨:做高端康復機器人引領者,為“健康中國”貢獻青年企業家力量

2025-09-01 1163 文:張新妍 圖:卓道醫療 編輯:張新妍

【人物小傳】1990年出生,中共黨員,上海理工大學2006級醫療器械工程專業本科生、2010級生物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上理工第一屆優秀校友。現任上海卓道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第十四屆全國青聯委員,入選上海市青年創業英才、上海市浦東新區“明珠計劃”菁英人才,獲上海市浦東優秀青年引領行動突出典型(浦東新區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浦東新區優秀青年企業家等稱號,入選2024年《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業精英(40U40)、2019年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30U30)榜單。

上理工校友王道雨近日當選第十四屆全國青聯委員

“2006年考入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工程專業時,沒想到這個國內首個以‘醫療器械工程’命名的本科專業,會成為我深耕行業十多年的起點。”卓道醫療創始人、董事長王道雨感慨道,“科班出身”是他在康復醫療行業內最鮮明的“標簽”。

源自上理工的“醫工基因”與“創業伙伴”

“能學習自己喜歡的機械,還能治病救人。”高考填志愿時,王道雨毅然選擇了“醫療器械工程”這個冷門專業,他覺得年輕人要著眼未來,醫療器械市場就像一片待開拓的“荒地”,有著無限可能。

“從生理學、解剖學、基礎醫學等醫學相關知識,到機械設計、算法、編程語言等工科技能,再到工程經濟、法律法規等交叉學科內容,看似繁雜的課程,培養了我們對醫療器械行業的全面認知,這種‘懂技術、知醫療、明法規’的素養,成了我后來創業的隱形優勢。”王道雨表示,上理工醫療器械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不僅培養了他的醫工專業素養,也讓醫工基因深深刻入了企業的發展軌跡里。

專業學習之余,大一暑假時,王道雨的創業意識開始萌發,校園創業計劃也隨之鋪展。他與兩位同學組建“Teamwork”團隊,從嘗試代理電腦銷售,到為校園周邊外賣店設計宣傳方案、配送訂單,甚至聯動其他高校建立分團隊開展校園推廣。“雖然沒做成‘大生意’,但這段經歷讓我們學會了對接需求、整合資源。”更巧的是,當時團隊的合作伙伴簡卓,也成為了卓道醫療聯合創始人。“創業的伙伴和默契,早在校園里就已埋下伏筆。”

大三暑假,王道雨進入上理工校友企業微創醫療實習,在深入了解醫療器械行業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他又回到上理工繼續讀研。碩士畢業后,王道雨留校承擔起了建設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檢測中心的工作,積累了一系列行業認知與資源。2015年,王道雨與同學簡卓、師弟李繼才因想要做一款全球技術領先的上肢外骨骼機器人,創辦卓道醫療,已有近10年醫療器械工程專業學習經驗的三個年輕人,希望改變康復機器人依賴進口的現狀,實現國產高端智能康復機器人自主研發與產業化。

王道雨2015年創業之初工作場景

“生命受益于康復”:做中國人買得起用得好的機器人

每年有數千萬的患者因疾病導致身體功能急劇下降,先進的臨床治療每年能挽救200萬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但其中仍有100多萬幸存者在癱瘓中度過余生……而康復醫療除了可以幫助患者恢復運動功能與認知功能、成功回歸社會外,其更大價值在于在社會深度老齡化背景下,用醫學手段幫助人類在更長的壽命中延緩功能障礙的發生,并學會與之共存。

王道雨談道:“我的事業源于‘生命受益于康復’的信念,維系高質量的生命,是我選擇這一事業的初心,我們希望通過康復產業的數字化升級,實現更高質量地康復和生活體驗。”

為臨床康復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就像是一場馬拉松賽跑。王道雨回憶道:“一開始創業團隊‘年輕氣盛’,希望以極致的技術做全球最頂尖的康復機器人。后來發現,創業的實質是扎扎實實做出真正有用的產品去滿足臨床上一個個現實而迫切的需求,通俗地說,就是做中國人買得起用得好的機器人。”

因此,王道雨要求工程師去醫院蹲點,看看醫生和治療師到底需要什么,而王道雨本人也給醫生當了一個多月小助理:“醫生查房、出門診,我都跟著,就想看看他們到底缺的是什么。”這種由工程師蹲點而來的、根據醫生具體需求設計的康復機器人一上市就備受歡迎,工程師還會定期聽取醫生和治療師的反饋意見,不斷對產品進行改進與優化升級。“這種‘用戶需求反饋、廠商及時改進’的模式,也是國產貨獨有的優勢。”

如今來到成立的第十個年頭,公司累計獲批十余張醫療器械注冊證,獲授權數百項專利,擁有國內最完整的異構康復機器人產品矩陣,累計落地超過1200家醫各類療機構,國內幾乎所有頂尖醫院的康復醫學科和康復專科醫院都在使用其創新產品服務患者……從技術模塊、產品研發、市場準入、廣泛應用到規模銷售,卓道醫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醫療器械創新體系,在康復醫療領域為“健康中國”交出了青年企業家的答卷。

卓道醫療智能康復綜合解決方案

校企產學研聯動:讓“校園所學”與“行業所需”無縫銜接

“公司高層幾乎都是畢業于上理工,來自上理工的在職員工、實習生已成為公司發展的生力軍。”王道雨表示,從實習生到一線業務崗再到核心決策層,上海理工大學的“校友力量”成為卓道醫療發展的重要引擎,這份深厚的“上理基因”為團隊注入了同源的專業精神與創新底色。

卓道醫療公司合影

“我在卓道醫療主要做康復機器人的結構創新設計,在設計下肢康復機器人結構時,我會思考在校學習的哪些機械結構能夠實現我想要的功能,這里有很多上理的老學長,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們總會耐心地手把手教我們。”上理工健康學院2024級研究生高震這個暑假正在卓道醫療結構創新中心實習。

作為上理工校友,王道雨及公司始終與母校保持著產學研的深度聯動。秉持“產學研結合,創新驅動”理念,2021年,卓道醫療與上理工聯合創建研究生實踐基地,讓企業技術專家進校參與課程設計,學生進企業參與項目研發,推動學生“校園所學”與“行業所需”無縫銜接,共同培養具備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的高素質人才。

“在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的共同指導下,學生的學位論文可以在實踐基地完成,論文也可以在理論深度和實際應用價值上取得良好平衡。”王道雨介紹道,在職業發展方面,通過校企合作,學生不僅能夠掌握醫療器械設計開發和現代康復醫療技術,還能直接參與到公司產品研發、生產、質量控制等關鍵環節,表現優秀者還可以轉為公司正式員工。

近年來,卓道醫療與上理工產學研合作成果逐步顯現:起草《上肢康復訓練機器人國家標準》,共同承擔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在內的近十項科研項目,研究成果獲得中國康復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榮譽。

上理工校領導帶隊走訪卓道醫療

談及對在校學弟學妹的建議,王道雨結合自身經歷表示,要努力學習具備“三個本領”:“要有同理心,具備與人打交道的本領;能靜下心學習,具備持續學習的本領;不盲目跟風熱點,能把事情搞明白、搞通透,具備專注做事的本領。”

供稿單位: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