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91干干干_4K全集在线观看

搜索

上理人物

【上理封面人物】30 年!他們把校園時光,熬成了最暖的育人詩

2025-09-10 359 文:董真、殷燕楠 圖: 編輯:董真

9月的陽光穿過樹葉,灑落在湛恩大道,見證著一批又一批教育工作者的堅守。無論是在三尺講臺還是實驗室抑或是行政辦公室,老師們在數不盡的光陰里默默書寫著溫暖而堅韌的育人詩篇。正值第41個教師節,新聞中心走進幾位“三十年”堅守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他們的故事里,藏著學校育人初心的生動注腳,也映照著更多教育工作者扎根校園、護航成長的真誠。

講臺主心骨:30 年深耕,讓知識結出成長碩果

三十年前,他們初登講臺,青澀卻滿懷熱忱;三十年后,粉筆灰染白了鬢角,卻未曾磨滅眼中的光。

1995年的秋天,機械工程專業的王新華第一次把復雜的機械模型搬到講臺前,拆解、組裝的動作里滿是對教學的期待。此后三十年,他帶著學生跑工廠、下車間,深夜伏案修改實踐方案,不僅捧回了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更讓學生在全國機械創新大賽中屢創佳績 ——他的課堂始終與實踐緊密相連,讓知識在動手之中生根發芽。

如果說王新華的講臺是機械零件與實踐智慧的交融,那么外語學院高軍老師的課堂,則是知識傳授與求真精神的共生。她至今記得初登講臺時,陽光灑在黑板上的溫暖畫面;三十年過去,她從青年教師成長為學術帶頭人,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出版多部專著,卻始終保持著每堂課提前半小時到教室的習慣。正如學生在回憶錄里寫的:“高軍老師的課從來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在我們心中種下求真的種子。”

在校園的運動場上,體育部教師曹學鋒的三十年,則是用汗水澆灌學生健康成長的堅守。他教過籃球、排球、游泳等多門專項課,面對運動能力不同的學生,始終堅持“分層訓練”:幫協調性差的學生打磨基礎動作,陪怕水的學生克服對泳池的恐懼。那些年里,他不僅多次獲評楊浦區“優秀救生員”,更看著一批批學生從畏懼運動到愛上運動 —— 在他眼里,體育教育從來不是輸贏,而是讓每個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

王新華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大賽(右二)高軍老師和畢業生合影留念曹學鋒指導學生參賽

幕后筑路人:30 年堅守,為育人搭起堅實平臺

教育的舞臺上,不僅有聚光燈下的主講者,還有那些默默搭臺布景的幕后英雄,用行動詮釋著“育人” 的另一種模樣。

經濟管理實驗中心的項培軍老師,用他的三十年搭建起學生探索經濟管理奧秘的“實驗舞臺”。1995 年參與籌建第一個實驗室時,他連設備擺放都要反復推敲;此后三十年,他經手 12 個實驗室的從無到有,令他最難忘是2006 年申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日子 —— 和同事們連續奮戰三個月,圖紙改了又改,數據核了又核。“實驗室就是我的講臺,” 他笑著說,“最值得驕傲的是,我的學生是未來的經濟學家、管理專家。”

而國際交流處的潘濤,則以同樣的堅守,為學校的國際化辦學架起了一座“橋梁”。翻開他辦公室里那本泛黃的相冊,中英國際學院籌建時的第一批師生笑容依舊清晰。當年為了引進外籍專家,他曾連續三個月加班到深夜,卻從未覺得辛苦;如今,辦公室墻上的合影越來越多,每張照片里留學生的笑臉背后都是學校國際化發展的堅實腳印。“看到學生能站在國際舞臺發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潘濤感言道。

項培軍帶學生到企業交流(左一)潘濤與留學生合影

心靈引航者:30 年陪伴,用溫暖點亮成長之路

三十年育人路,獎杯與證書或許會褪色,但那些關于成長與蛻變的故事,卻溫暖人心。在光電學院于蓮芝老師的手機里,就存著這樣一段跨越二十多年的牽掛。

1999級的一名男生,曾因父親重病差點輟學。于蓮芝得知后,一次次幫他整理材料、申請助學貸款,陪著他走過最艱難的日子。如今,那個曾經迷茫的男生已成企業技術骨干,卻從未忘記師恩 —— 每年教師節,他都會發來一句問候:“于老師,沒有您就沒有我的今天。” 而這份牽掛,還延伸到了更多學生身上:班級里長期患病的女生,成了于蓮芝時常談心的對象,她總用溫柔的鼓勵,讓女生堅持完成學業。在她看來,教育不是“流水線”,而是“慢耕耘”——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而老師要做的,除了傳道授業解惑,還要用耐心與溫暖等待他們發光。

2025屆研究生論文答辯后于蓮芝與同事及學生合影

三十年很長,長到足以讓青絲成雪;三十年也很短,短得像昨天第一次站上講臺時的那聲"上課"。這些老師們用人生最寶貴的三十年,詮釋了什么是"擇一事終一生",他們平凡如苔花,卻默默綻放出教育最美的模樣。


供稿單位:新聞中心、教師工作部、校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