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屆出版專業博士生,我們肩負著特殊使命:中國數字出版現已邁入技術賦能、政策護航、用戶驅動的快車道,我們不僅要成為新時代技術倫理的架構師、文明傳承的工程師,更要成為學科交叉的探路者……”9月18日,在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學院2025級研究生開學典禮暨首屆出版領軍人才培養研討會現場,新生代表秦銘的發言擲地有聲。
本科與碩士均就讀于上理工出版學院的秦銘,也是學校“編輯出版學本科—出版碩士—出版博士”培養體系的首位貫通者。與她一同入學的19名出版專業博士研究生,分別來自計算機技術、管理學、設計學等不同學科領域,體現了上理工首屆出版博士生“跨界融合”的特點。

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博士點最鮮明的特色在于其“文工交叉、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學校充分發揮以工學為主的多學科優勢,構建“智能+出版”人才培養新范式。在“人工智能+出版”領域,學校聯合頭部技術企業共建“出版垂直大模型聯合實驗室”,致力于內容生成、精準營銷等場景的專用大模型開發,推動AI技術在選題策劃、智能編校、個性化推送等環節落地。
近年來,我國出版學科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2022年,“出版”正式增列進入新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實現了從僅能授予碩士學位到可授予博士學位的跨越;2024年,上海理工大學成功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出版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此次全國首屆出版博士生入學,也是上海理工大學破解“招生與需求脫節、培養與就業錯位”難題的生動實踐。

在“供需匹配”的核心導向下,上海理工大學近年來持續擴大面向三大先導產業等關鍵領域需求的招生規模,推動學科專業與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相適配:提高行業產業急需人才專業型學位碩士招生規模,推出本研貫通、產教融合的“短學制”培養模式改革,讓人才成長速度跟上產業發展節奏;開展專業“瘦身提質”,對就業率低、報考熱度弱、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專業進行“關停并轉”,同時對所有存量專業進行“升級改造”,實現專業布局“騰籠換鳥”;實施“重點領域專業集群建設專項計劃”,持續提高理工農醫類專業招生占比,讓優勢學科集群成為服務產業的“生力軍”。
招生作為人才培養的“源頭活水”,上理工打破了傳統招生的“信息孤島”模式,將就業市場的需求信號與培養環節的優勢資源前置到招生環節,既讓學生清晰看到專業發展前景,從源頭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與報考興趣,引導適配型優質生源主動向“潛力賽道”匯聚;更讓“招生”與“培養”“就業”形成初步聯動,為打通以卓越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招培就”一體化全鏈條育人綜合改革筑牢基礎。

當天,學校與譯文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東華大學出版社、澎湃新聞等8家企事業單位簽訂人才聯合培養協議,將通過共建實踐基地、聯合開發課程、雙導師指導等模式共同賦能出版人才培養。
來源:上觀新聞
原文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985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