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理工大學中德國際學院、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承辦的“新質生產力視閾下的智能制造——中德高校暑期專業學校項目”閉幕。在為期兩周的活動中,來自德國德國漢堡應用技術大學、科堡應用技術與藝術大學和雷根斯堡大學的40名大學生,與上理工多個學院的師生展開深度互動,通過系列學術講座、 企業參訪與文化體驗活動,共同探索智能制造前沿領域,深化中德青年之間的理解與友誼。
在此前的開幕式上,上海理工大學副校長蔡永蓮充分肯定了中德兩國在教育與文化領域長期取得的合作成果,強調雙方應攜手為全球經濟增長與人類文明進步貢獻力量,并鼓勵青年在跨文化環境中拓展視野、激發創新、深化友誼。漢堡駐中國聯絡處首席代表Lars Anke回顧了漢堡與上海自1986年結為友好城市以來在多領域取得的豐碩合作成果,高度評價本次暑期學校作為標桿項目對促進中德青年深入交流、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的重要意義。中德國際學院副院長楊薈楠全面介紹了學院的發展歷程、人才培養成果及社會聲譽,期待德國學生通過本次中國之行深入了解智能制造前沿科技,同時切身感受中國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

該項目于9月8日正式啟動,來自中德雙方的專家學者圍繞智能制造、國際關系與產業合作等主題舉辦了一系列高水平講座,內容涵蓋先進材料技術的創新應用、中德關系的歷史與發展、工業4.0背景下的雙邊合作路徑以及科藝融合的當代實踐等。此外,通過互動工作坊等形式,有效促進了中德學生之間的跨文化溝通與思維碰撞,為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新合作和人才培養拓展了新的思路與方向。

企業參訪是本次暑期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德國師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國智能制造實踐應用的寶貴機會。代表團先后走訪了FESTO自動化制造有限公司、常州工業技術職業學院以及太倉中德青年創新創業中心等多個產學研基地。直觀感受到工業4.0技術在實際生產中的高效應用,特別是在自動駕駛、無人機和中小型發動機等前沿領域的實際應用場景,讓德國師生對中國科技的創新速度與發展規模贊嘆不已。
文化體驗活動貫穿項目全程,成為感知中華傳統與現代魅力的重要窗口。德國學生們走進上海天文館,體驗古今科技交融的天文探索之旅;走進上海博物館東館,穿越千年文明,共赴文化盛宴,沉浸式探索與觸摸中華文明的脈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游覽了外灘-豫園-陸家嘴,感受上海融匯古典與現代的城市脈動和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前往上海體育大學武術博物館,探索武術起源與發展的奇妙之旅。德國學生們在“游中學 ”“玩中學 ”的過程中,深刻感知中國文化的魅力與活力。

本次暑期學校不僅成功搭建起中德教育、科技與人文互動的高水平平臺,更以“新質生產力”和“智能制造”為核心,拓展了中德合作的新視野與新路徑。未來,中德國際學院將繼續深化教育合作,積極培育具有國際視野與創新能力的青年人才,為中德關系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力。
來源:上海教育新聞網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MocIEopelmrBKCSJRf6dk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