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91干干干_4K全集在线观看

搜索

上理人物

【TA從上理來】青春為筆 高原為卷 上理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書寫奮斗華章

2025-10-28 53 文:張新妍、朱喆 圖:封面圖:王博 編輯:張新妍

當理想的種子落在離太陽最近的地方,上理人的青春開始了別樣的成長。他們堅定地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康馬、南木林、謝通門,將青春之我融入青春之西藏,以信仰之光照亮遼闊邊疆。

從“跟班新人”到“治病救人”:“我和這片土地相互滋養”

【個人名片】溫洪釗,中共黨員,1994年3月生,通信工程專業,2017年7月進藏工作,現任西藏康馬縣雄章鄉紀委書記。

“從對西藏的好奇探索,到讀懂這片土地后的共情,再到決心扎根的篤定,我的初心就像轉山的信徒,每一步都在靠近,每一步都在重新定義。”初到康馬,溫洪釗最先面臨的是“水土不服”的考驗:“人生地不熟,語言成了生活和工作的最大障礙。”為了打破隔閡,他主動向藏族同事請教:“只要有不懂的,就厚著臉皮問,慢慢能跟上工作節奏。”第一次參與巡察工作時,他還是個“跟班”的新人,跟著老同志們查會議記錄核實決策程序、查財務憑證核實資金流向、查項目現場核實實施效果,慢慢摸清工作思路。

隨著經驗積累,他將學習到的工作經驗方法運用到日常監督檢查工作中,尤其是在村合作社監督檢查中,有效發現資金使用方面的問題,及時糾正錯誤,防止違紀違法事件發生。而參與留置案件的經歷,更讓他對紀檢工作有了深層理解:“看到曾經的同事因懊悔和自責掩面大哭時,我突然明白紀檢監察工作不是簡單的懲處,而是通過治病救人實現政治生態的凈化。”

談及在藏8年的成長歷程,溫洪釗感慨道:“選擇西藏不是浪漫的冒險,而是個人理想熔鑄于時代使命的莊嚴承諾,建設西藏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在與這片土地的相互滋養中,收獲生命的答案。這片離太陽最近的土地,終將見證我們這代人用初心鑄就的鋼鐵防線和用忠誠澆筑的邊疆長城。”

溫洪釗(右)在工作

“認可”背后的堅守:“新時代青年該有崇高的理想信念”

【個人名片】王春云,中共黨員,1994年12月生,自動化專業,2017年7月進藏工作,現任西藏南木林縣委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

西藏南木林縣委辦公室內,王春云正伏案梳理著一疊工作材料。這位扎根雪域整整八年的青年,如今已成長為縣委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

“新時代青年該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上海理工大學的四年,我不僅學好了自動化專業知識,更深入學習黨史校史,了解到革命先輩為新中國奮斗流血犧牲的光榮歷史,這些都激勵著我把個人價值與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我來西藏邊疆基層工作的初心。”八年來,王春云先后在鄉人民政府、市委組織部、縣委巡察辦和縣委辦工作:“我在基層與廣大群眾交心交友,他們慢慢信任我這個遠道而來的朋友,我也向他們學習了很多西藏風俗民俗知識。這些經歷磨練了我的耐心、造就了我堅韌不拔的性格,讓我從初出茅廬的懵懂大學生完成蛻變。”

憑借扎實的工作作風,王春云收獲了沉甸甸的“認可”:連續六年獲評優秀公務員稱號,立下兩次三等功。回望成長,王春云總結出三點深刻感悟:要保持謙虛,堅持學習;要保持謹慎,堅持原則;要保持熱情,堅持熱愛。“這八年,我實現了自我成長與工作進步的高度融合。”王春云說,能在祖國需要的地方實現價值,這份經歷讓自己無比珍視。

王春云(右三)在海拔5200米山口守國門

“空杯心態”走基層:“每天都在答題”

【個人名片】查明鵬,中共黨員,1995年8月生,工業設計專業,2017年7月進藏工作,現任西藏謝通門縣查布鄉人民政府副鄉長。

“我一直期待把在學校和工作中積累的知識、技能與理念,因地制宜用到西藏基層發展里,不管是經濟社會進步、文化傳承保護,還是生態環境保護,都想貢獻自己的一點智慧和力量。”剛結束走村入戶的查明鵬,額角還帶著薄汗。

參加工作以來,查明鵬始終懷著“空杯”心態:“要邊學邊干、邊干邊悟,把加強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為自覺、一種精神追求。”他用學習上的主動逐步贏得工作的前進:向理論學,緊盯黨中央、區黨委到縣委的最新決策部署,“確保理論常學常新”;隨時向領導同事學,把身邊業務能手當老師,“認真學習他們觀察、分析、處理問題的視角和方案,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自身綜合素質”;向實踐學,更是他成長的關鍵——工作職責的多重轉換和工作內容的急速轉變,促使他“邊干邊學、邊學邊思、邊思邊得”。

在高原工作,困難如影隨形,高原反應、語言障礙、交通閉塞是每日“考題”。查明鵬堅持以“缺氧不缺精神,苦寒不降標準”作答:在走村入戶中強健體魄,在解決問題中錘煉韌性,將個人奮斗融入雪域發展,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和培養。

查明鵬(左)在清理鄉人民政府院內排水溝

青春為筆,高原為卷。上理人褪去青澀,在高原的風沙中錘煉筋骨,在基層的實踐中沉淀智慧,在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寫下無愧初心、無愧時代的青春答卷。

供稿單位:宣傳部、學工部、校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