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10月18日至19日,中泰智能康復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暨USST-NSTDA智能康復工程國際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上海理工大學舉行。本次活動以“科技智聯,共筑中泰智能康復工程未來”為主題,由上海理工大學與泰國國家科技發展署聯合主辦,標志著兩國在智能康復領域的合作邁入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新紀元,也為中泰建交50周年獻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中泰智能康復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現場
高朋滿座,共繪中泰智能康復新藍圖
開幕式現場,泰國國家科技發展署署長Sukit Limpijumnong、泰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Prinat Apirat、上海理工大學校長朱新遠、上海市科委二級巡視員、生物醫藥處處長曹宏明,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等嘉賓分別致辭,對中泰兩國在智能康復領域的合作成果給予高度肯定,并對未來共同應對全球人口老齡化挑戰、推動科技創新造福人類健康寄予厚望。

署長Sukit Limpijumnong致辭
總領事Prinat Apirat致辭
朱新遠致辭


葛均波院士致辭
論壇匯聚了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張建偉等在內的二十余位中泰兩國頂尖專家學者、行業領袖及企業代表。近兩百名與會者濟濟一堂,圍繞智能康復技術的前沿趨勢、產業轉化與應用實踐展開了多層次、高水平的交流對話。
本次大會由上海理工大學與泰國國家科技發展署聯合主辦,上海理工大學健康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理工大學智能康復工程研究院、上海市康復器具協會康復機器人專業委員會、上海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康復工程專業委員會共同承辦。亞洲康復工程與輔助技術聯盟、世界衛生組織康復合作中心、上海康復器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聯合協辦,得到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工程與產業促進專委會與中國康復輔助器具協會康復器械專委會等多家權威機構的鼎力協辦與支持,彰顯了活動的高規格與廣泛影響力。
務實合作,揭牌聯合實驗室與人才聯合培養
論壇期間舉行的“USST-NSTDA智能康復工程國際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將雙方長達十七年的合作推向了新的戰略高度。該實驗室將成為匯聚兩國創新資源、開展聯合技術攻關、推動成果轉化與臨床應用的核心平臺。

USST-NSTDA智能康復工程國際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
隨后,在上海理工大學健康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方亞鵬的主持下,中泰雙方簽署了聯合實驗室雙邊研究生聯合協議,旨在通過學生交流等形式,共同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前沿技術和跨文化協作能力的復合型高端人才,為智能康復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儲備核心力量。

USST-NSTDA研究生聯合培養協議簽約儀式
思想碰撞,聚焦前沿技術與跨學科融合
在為期兩天的議程中,論壇設立了多個專題研討環節,激蕩出無數思想火花。
前沿技術探索:在“康復機器人技術前沿與發展”主題論壇上,專家們分享了從柔性機器人到腦機接口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討了如何突破核心零部件與智能化算法的技術瓶頸,以提升康復訓練的精準性與療效。










專題研討
人本交互設計:“康復機器人與人機交互”專題則聚焦于用戶體驗,探討如何通過情感計算、虛擬現實等技術,打造更自然、更舒適、更貼合患者生理與心理需求的人機共融環境。
交叉融合創新:“智能康復多學科交叉”主題成為論壇亮點,與會者一致認為,未來智能康復的突破性進展必將源于醫學、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與生命科學的深度碰撞與融合。
繼往開來,攜手貢獻全球健康福祉
此次論壇成功擘畫了中泰智能康復合作的新藍圖。雙方將以此為新起點,聚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驅動產業創新升級,讓前沿科技成果更早、更好地惠及兩國乃至全球的患者。

圓桌論壇
此外,同步舉辦的智能康復科技展,吸引了包括中泰兩國行業領軍企業在內的多家單位參展。從高精度的上肢康復機器人到仿生下肢外骨骼,從沉浸式的認知障礙評估系統到居家型遠程康復平臺,從智能護理輪椅到腦機接口康復系統,一系列前沿產品集中亮相,生動展現了智能康復產業的創新活力與巨大市場潛力。
智能康復科技展
回溯歷史,上海理工大學與泰國國家科技發展署的合作始于2008年。雙方從頻繁的學術交流起步,共同發起“亞洲康復工程與輔助技術聯盟”,并相繼合作在中國及泰國成功舉辦了多次國際康復工程與輔助技術大會以及首屆世界康復機器人大會。此次論壇與聯合實驗室的成功落地,正是建立在雙方長期互信、扎實合作的堅實基礎之上。
展望未來,中泰雙方將以此次論壇為嶄新起點,以聯合實驗室為核心載體,持續深化在科研創新、技術轉移、產業孵化與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不斷拓展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共同為改善人類健康福祉、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智慧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