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盛大舉辦之際,一場以"藍碳經濟創新與上海航運中心建設賦能低碳經濟發展"為主題的藍碳經濟發展論壇,在上海虹橋綠地鉑瑞酒店舉行。這場由上海理工大學與上海乾于豐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論壇,匯聚了來自政府機構、國際組織、科研院所及行業企業的權威專家,共同探討藍碳經濟發展的新路徑。
戰略引領:擘畫藍碳發展新格局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原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周漢民在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他從藍碳的科學內涵與戰略意義、全球藍碳經濟的發展趨勢與實踐路徑、中國藍碳經濟的探索與突破、未來藍碳治理體系和政策創新的方向等四個方面展開論述。在展望未來發展時,周漢民特別強調需要構建多層次的藍碳治理體系,實現從"項目驅動"到"體系治理"的轉型,其中全國應建立國家級藍碳數據庫與碳核算標準,地方應形成沿海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的政策聯動,國際層面應積極參與《巴黎協定》下的海洋碳匯規則制定。同時,他還提出要推動"藍碳+漁業""藍碳+文旅""藍碳+新能源"等產業鏈的縱深融合模式,通過政府引導、學界支撐、企業主體、國際參與的協同模式,共同推動藍碳經濟發展。
論壇現場,政策制定者、學者專家與企業代表濟濟一堂,圍繞藍碳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技術創新、市場機制等關鍵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展現了多方協同推進藍碳產業發展的新格局。
周漢民作主旨演講
雙向賦能:構建產學研協同閉環
上海理工大學與上海乾于豐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跨界合作引人矚目。這兩家分別深耕學術研究與企業實踐的機構,正通過"雙向賦能"的創新協作,構建藍碳產學研閉環。
上海理工大學副校長張華表示,面向“雙碳”領域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學校致力于攻克關鍵科學難題與核心技術瓶頸,為雙碳戰略提供硬核科技和軟科學智囊。“作為一所致力于服務社會的理工科高校,我們深知,大學的使命不在于獨行,而在于同行。”張華在發言時表達了學校對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期待,學校迫切希望“來自產業一線的、最真實、最緊迫的技術需求,能夠直接‘嵌入’我們的研發鏈條,以來自市場前沿的真問題、大難題,來倒逼和驅動我們的科研創新。”
作為聯合主辦本次藍碳經濟發展論壇的企業,乾于豐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身就是碳資產管理領域的“老兵”,在藍碳經濟從“概念”走向 “實踐”的過程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是這場綠色轉型中的“核心參與者”。二者蘊藏著產學研合作的廣闊空間。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這種打破傳統界限的校企合作模式,正在為藍碳經濟發展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持續的創新路徑。
張華作主旨報告
多維聯動:共筑藍碳發展新生態
除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實踐,本次論壇更展現了政府、國際組織、行業機構等多方力量協同推進藍碳發展的新生態。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一級巡視員張國華在致辭中表示,藍碳經濟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的關鍵領域。他重點分享了上海將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理念作為連接藍碳生態保護與價值轉化核心橋梁的實踐與思考。
張國華介紹,上海已于去年印發《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能力三年行動方案》,圍繞“企業ESG能力提升”、“市場增效賦能”、“服務體系優化”三大路徑推進工作,并取得積極成效。強調,藍碳與ESG發展均是長期戰略,需要各方協同。上海愿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優化營商環境,搭建合作平臺,共同探索藍碳與ESG融合發展的新路徑,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上海方案”。
張國華致辭
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理事長李文輝在發言中深刻闡釋了藍碳發展與城市命運的緊密聯系。他指出:“上海,這座以'海'為名的城市,依水而生、向海而興。今天,我們在此探討藍碳經濟與航運中心建設的融合之路,正是要以智慧與行動,助力上海打造綠色、韌性的國際航運中心,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藍色經濟新高地。”這一論述為多維協同推動藍碳發展賦予了服務城市戰略格局的深遠意義。
這一理念在論壇現場得到充分體現。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徐祖遠從政策層面指出,要"建立交通、能源等跨部門機制,破解政策壁壘"。而上海海事大學副校長施欣則從行業實踐角度,分享了綠色航運走廊建設的具體案例,展現了政企協同的實踐成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的首席專家周一平在發言中呼吁加強藍碳資源的調查監測與評估體系建設,推動藍碳納入國家氣候治理整體框架,并積極探索藍碳交易與生態補償機制,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交流時,周一平特別強調了本次藍碳經濟發展論壇的重要意義,建議作為長設的國際性論壇,而藍碳經濟可以成為國際間交流橋梁。
國際組織的參與為這場跨界對話增添了全球視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與技術促進辦公室(上海)主任趙曉蕾表示推動建立藍碳核算標準的國際互認機制,對全球藍碳市場建設至關重要。
李文輝發言
徐祖遠發言
施欣發言
周一平發言
趙曉蕾發言
圓桌討論環節進一步凸顯了多方協同的廣度。來自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的七位嘉賓,圍繞"激發藍碳經濟潛能,助力國家低碳發展與產業綠色轉型"展開深度對話。這場討論展現了從政策制定到產業落地的完整閉環。
這種由政府引導、學界支撐、企業主體、國際參與的協同模式,將為藍碳經濟發展注入持續動力。多維協同的發展模式,不僅有助于破解藍碳經濟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和制度障礙,更為全球藍色治理提供了可借鑒的中國方案。
圓桌論壇
在論壇閉幕環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陸冰清向上海理工大學副校長蔡永蓮正式授予了碳中和證書,標志著本次論壇通過購買并注銷碳信用的方式,實現了全程碳排放的精準抵消。此次碳中和實踐正是多方攜手推進綠色發展的具體體現。從議程設置到會務執行,從嘉賓邀請到材料制作,低碳理念貫穿于論壇的每一個環節。
向上理工正式授予碳中和證書
本次論壇的舉辦,標志著藍碳發展從理念探討邁入了實質性推進的新階段。通過政府、學界、企業及國際組織的深度對話,一個凝聚各方智慧、整合多方資源的藍碳發展新格局正在加速構建。隨著各項合作倡議的落地實施,多方協同、系統布局的藍碳發展新模式必將為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注入新動能,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更多藍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