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上海市關于“穩就業”“促就業”決策部署,11月8日至9日,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示范基地(上海理工大學)主辦“上海市高校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培訓”。本次培訓聚焦大學生職業發展核心能力提升,通過兩天系統化課程,助力學子精準對接產業需求,為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充分就業注入“加速度”。來自上海高校的100余名大學生參加培訓。
錨定需求,構建“認知—方法—實踐”全鏈條培養體系
近年來,隨著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擴大,職業發展迷茫、職場適應困難等問題凸顯。上海理工大學作為國家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示范基地,始終以服務學生發展、對接社會需求為導向,此次聯合行業專家與企業HR,精心設計“自我認知—路徑規劃—能力提升—實戰應用”四大模塊課程,著力破解大學生職業發展“痛點”,為其從校園到職場的“關鍵一躍”提供科學指引。
聚焦“自我認知與職場適應”:從性格解碼到新人進階
徐歐老師圍繞“認識自我·從容啟程”主題,系統開展四模塊指導。首講MBTI性格解析,強調非標簽化,聚焦性格與職業環境、團隊模式的適配邏輯;次析職場競爭力,提出“硬技能(技術能力)+軟素質(學習力、協作力)”雙輪策略,建議通過項目實踐積累“能力證據”;針對求職壓力,傳授目標拆解、社會支持系統構建等工具,助學生轉化焦慮為成長動能;末以“職場新人進階”收尾,詳解職業競爭力內涵,覆蓋學生思維到結果導向、溝通邊界感、團隊破冰術等實操要點,為從校園到職場的關鍵跨越提供全鏈條指引。

培訓現場
深耕“規劃工具與實戰技能”:從科學決策到offer收割
李佳慧老師重點圍繞生涯工具應用、決策方法及求職硬技能展開。強調測評是“數據化自我探索”起點,引導學生結合產業趨勢繪制“職業探索地圖”;針對選擇困境,以“生涯三選”工作坊為載體,用“決策平衡單”量化分析考研/就業等選項,破解迷茫。重點講授簡歷制作,直擊HR篩選邏輯,拆解STAR法則描述經歷、關鍵詞匹配JD、排版優化等技巧,現場指導修改,提升簡歷“崗位匹配度”。課程從工具應用到實戰輸出,為學生職業規劃提供精準落地指引。

培訓現場
學員反饋:“從‘知道’到‘做到’,找到了行動方向”
“兩天的培訓像一場‘職業發展導航’,既有理論高度,又有落地工具。”上海中醫藥大學2026屆畢業生李同學表示,“MBTI解讀讓我不再盲目跟風熱門行業,決策平衡單幫我明確了考研與就業的選擇,簡歷修改課更是直接提升了我的求職‘硬件’。”據悉,本次培訓是上海理工大學落實“穩就業”“促就業”政策的重要舉措,也是示范基地發揮輻射引領作用的生動實踐。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整合優質資源,為大學生職業發展提供全周期、精準化服務,助力更多畢業生在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中綻放青春,實現更高質量充分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