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金秋啟航”校園招聘月工作部署,搶抓秋季校招關鍵窗口期,加力推進2026 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楊浦區人民政府等單位主辦,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楊浦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理工大學等單位聯合承辦的2026 屆“金秋啟航”校園招聘月系列招聘會上海“東北六校”站在我校學生體育活動中心舉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欒宗濤、上海理工大學校長朱新遠、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主任周國良、楊浦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于洋出席并宣布2026屆“金秋啟航”系列招聘會“上海東北六校”站正式啟動。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大學等“東北六校”相關領導,以及重點用人單位、地方人才服務機構、啟航生涯導師等共同出席啟動儀式,與600余家用人單位代表、高校師生共同見證這一助力畢業生就業的重要行動。啟動儀式由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德強主持。
朱新遠代表主辦校方致辭。他對與會各方表示衷心感謝,當前學校正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國計民生,關乎未來發展,學校始終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此次聯合舉辦大規模招聘會正是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整合區域高校資源,強化“政、校、企、社”多方協同,旨在為畢業生開拓更多優質崗位,實現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更精準、更高效的對接。希望廣大畢業生胸懷國之大者,把握時代機遇,在服務國家戰略與地方發展建設中實現個人價值。
校地合作是推動就業工作的重要支撐。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副主任趙曉云、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學生處副處長周紅星為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中心、臨港新片區人才發展中心、楊浦區就促中心等8家單位授予“最佳合作伙伴”稱號。同時,為助力畢業生明確職業方向,活動舉行學生生涯導師聘任儀式。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職業介紹處處長王曉亮、楊浦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鄧遠見等嘉賓為導師們頒證,岳鵬、張麗莉等14位來自企業和行業的資深專家接過聘書,正式成為大學生生涯發展的“引路人”。儀式上還發布了“最佳合作雇主單位”,涵蓋航空制造、先進制造、金融科技等多個重點領域的18家優質企業。
深化產教融合,是提升人才培養針對性和適應性的關鍵路徑。在“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授牌”環節,華虹集團、華誼集團、上海電氣集團、國機集團上海藍濱公司、酷愛科技等五家重點企業被授予實訓基地,朱新遠為企業代表授牌。這些實訓基地將為學生提供更多貼近產業發展的實踐機會,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為培養符合未來產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注入強勁動力。
欒宗濤在講話中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動的組織意義和示范效應,代表市教委對各方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指出,各高校要把握時代機遇,以高站位謀劃就業工作新格局。始終將畢業生就業工作置于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城市發展的高度統籌推進;要聚焦產教融合,以高質量供給激活就業新動能。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專業布局,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匹配;要堅持育人為本,以全方位服務護航青春新征程。希望廣大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積極投身于國家和社會最需要的崗位。他呼吁更多用人單位厚植社會責任感,為青年才俊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他表示,上海市教委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搭建更多像“金秋啟航”這樣高效、精準的對接平臺,全力護航2026屆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盡早就業、高質量就業。
本次招聘會具有規模大、崗位全、質量高的顯著特點,為畢業生提供了豐富的求職選擇。共吸引600余家用人單位參會,其中包括186家央企國企、109家上市公司、202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以及89家世界500強企業。這些企業共釋放就業崗位2312個,用人需求總量高達21360人。崗位覆蓋范圍緊密對接上海產業發展方向,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制造、能源化工、基建交通、文教傳媒、專業服務等多個重點領域均有大量需求,充分考慮了不同專業背景、不同學歷層次畢業生的多元化求職需求,為實現“人崗相適、人盡其才”的高質量充分就業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次“金秋啟航”招聘會成功啟幕,不僅為2026屆畢業生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求職平臺,也是多方協同共促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有力舉措,為服務區域經濟和國家戰略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欒宗濤講話
朱新遠致辭

啟動儀式
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授牌
最佳合作伙伴授牌
最佳合作雇主單位授牌
學生生涯導師聘任
學生有序求職
招聘會活動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