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計劃”繪就改革藍圖,試點升級開辟實踐新程,跨界智匯凝聚育人合力,AI賦能激活思政新態,任務頒行按下攻堅快進鍵......近日,上海理工大學舉行“立德樹人機制綜合改革研討會”,通過主論壇領航、分論壇深耕、實踐課展示的多元形式,推動學校立德樹人機制綜合改革正式從藍圖規劃邁入全員參與、全域推進、全面見效的嶄新階段。

本次研討會的核心亮點是《“光聚上理” 立德樹人機制綜合改革行動計劃》的正式發布。上海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德強詳細解讀了這一改革藍圖,提出“成為光”黨建引領、“追尋光”思政強基、“傳承光”文化浸潤、“鍛造光”實踐淬煉、“匯聚光”協同護航、“智創光”數智賦能六大計劃,構建起從“光源匯聚”到“光芒綻放”的完整育人生態系統。

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趙寧與副校長張眾共同為六大行動計劃牽頭單位負責人頒發任務書,象征著改革任務的層層壓實。
上海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王凌宇說,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扎實推進 “大思政課” 建設,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形成多維并進、多方協同的立德樹人新格局。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顧紅亮充分肯定了上理工的試點先行作用,要求學校在創新突破、協同育人、品牌打造三方面持續發力,為高校改革提供更多“上理經驗”。

“大家好,我是機器人‘學霸01’。”在機器智能研究院研發的人形機器人的引導下,思政金課《大國制造密碼:工程思維與文化》開講,成為研討會創新實踐環節的最大亮點,讓“具身AI賦能思政教育” 的創新理念直觀可感。

授課現場,專業教師、思政教師、輔導員與學生團隊協同登臺:機器智能研究院侯運峰以智能制造為切入點,結合工業機器人發展歷程解讀“科技自立自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史玉從理論高度闡釋大國制造的精神內核;機械工程學院馬天一與學生團隊分享科創實習中的攻堅故事,而“學霸01”則以互動提問、案例展示串聯全場,成為連接專業知識、思想引領與實踐體驗的“智能紐帶”。這種“一個專題、三種視角”的沉浸式授課模式,讓課程“隨產而動”,生動演繹了理工科院校特有的工程德育范式,實現了工程思維與價值引領的同頻共振。
主旨報告環節的專家觀點,為這一創新實踐提供了堅實理論支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巖教授聚焦 “構建理工科院校思政育人新格局”,提出“打破學科壁壘,實現價值、知識、能力三位一體”的育人路徑;上海電氣馬琛俊分享“‘李斌精神’融入新時代理工科人才培養”的產業實踐經驗;上理工盧嵐教授則深入闡釋“AI賦能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場景重塑”方案,通過沉浸式、互動式場景實現精準育人,而 “學霸01”領銜的思政金課,正是這一理論的生動落地。
研討會還進行了三場主題鮮明、各有側重的分論壇。在思政課建設專題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理工科院校思政課內涵式發展,就“校企協同構建課程思政新路徑”“AI+HI育人新范式”“數字化教學變革”“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融合”等議題深入交流,明確了思政課從“知識傳授”向“價值塑造與能力鍛造” 轉型的實踐方向;紅色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教育一體化機制建設論壇則整合上海高校紅色文化育人聯盟的多元育人主體,分享紅色校史挖掘轉化、AI沉浸式思政課堂打造、“五老”育人作用發揮等創新經驗,為構建層次分明、有機銜接的大中小思政教育一體化機制貢獻了多元方案;深化綜改賦能學生成長論壇聚焦“招培就”一體聯動、AI賦能學生工作、輔導員隊伍建設、“一站式”學生社區等核心議題,不僅碰撞出系統推進學生工作改革的新思路,更在現場發布了“輔導員AI助手”、成立了“思政領航基金”,實現了思想共識向實踐成果的直接轉化。
來源:上海人民廣播電臺
原文鏈接: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58635034&ajmdShareChanne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