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上海市交通工程學會、上海市公路學會主辦,上海理工大學協同上海電科智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學會服務中心和同濟大學共同承辦的“電科智能杯”第五屆上海市大學生交通運輸科技大賽決賽在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舉辦。大賽得到了教育部高等學校交通運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上??萍及l展基金會的支持。
會議現場
管理學院院長趙來軍代表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對出席的領導、專家及參賽師生表示歡迎。他表示,我校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緊扣國家戰略,依托前沿技術開展原創研究,為行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希望參賽學生以賽促學,將理論聯系實際,增長才干,為交通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作為第五次承辦方,學校精心組織,致力搭建學術交流與人才培育的高水平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并預祝大賽圓滿成功,各位選手斬獲佳績,在交通科技創新征程上書寫精彩篇章!
趙來軍致辭
上海市交通委科技信息處副處長田海洋代表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向參賽學子致以問候,并對大賽組織方表示感謝。他指出,市交通委正圍繞“交通強國”試點任務,推動行業數字化、綠色化、一體化發展。本屆大賽作品,如基于邊緣計算的信號調度、區塊鏈物流追溯等,既呼應了AI交通示范場景要求,也契合上海高質量發展的實際需求,部分方案已展現工程應用潛力。當前,上海正構建智慧交通新基建,擴大智能網聯測試,推廣綠色裝備,希望同學們立足城市、聚焦民生,將論文寫在一線,為交通強國建設貢獻青年力量。
田海洋致辭
上海市公路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鈞偉代表上海市公路學會向所有參賽團隊致以敬意。同學們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大膽的創新思維和務實的方案,呈現了一場交通科技盛宴。學會始終以培育青年人才、賦能行業革新為己任,比賽中,行業前沿探討已被同學們轉化為兼具創新性與實用性的解決方案,展現了將創新思維與行業需求深度融合的新質生產力。大賽雖已落幕,但對交通科技的探索永無止境,希望同學們永葆熱愛,將賽場收獲化為前行動力,在交通強國征程中勇攀高峰、書寫青春華章。
劉鈞偉致辭
上海市交通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凌建明代表上海市交通工程學會祝賀所有入圍決賽團隊,并向工作人員與支持單位致謝。學會長期致力于推動學術交流、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通過多元平臺構建“以賽促學”的生態。本屆大賽入圍作品精準契合行業“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趨勢,覆蓋智能調度、綠色出行等前沿領域,展現出青年學子扎實功底與創新銳氣。當前上海正推進交通強國建設,亟需創新力量,希望同學們以此為起點,持續深耕專業、錘煉本領,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戰略。學會將繼續發揮平臺作用,為青年成才提供堅實支持。
凌建明致辭
本屆上海市大學生交通運輸科技大賽以“科技驅動新質生產力,助推交通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高校近2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參加。初賽分為本科生組和研究生組,均在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進行。經過初賽階段的專家評審,確定了37件作品入圍決賽,其中本科生賽道入圍作品22件,研究生賽道入圍作品15件。
決賽分為本科生賽道和研究生賽道,經過激烈的現場答辯,依據評審專家組的綜合打分,最終角逐出一等獎7支隊伍,二等獎12支隊伍,三等獎18支隊伍。在頒獎儀式上,趙來軍、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資深總工程師王士林為三等獎團隊頒獎,田海洋、上海電科智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沈峰為二等獎團隊頒獎,凌建明、劉鈞偉為一等獎團隊頒獎,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學術部部長潘祺為優秀組織單位同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頒獎。
決賽答辯現場
本科生賽道頒獎儀式
研究生賽道頒獎儀式
潘祺代表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祝賀大賽獲獎同學,贊揚其專業素養與創新精神,并感謝各方支持。她表示,市科協致力于推動學術交流與科技創新,通過打造品牌活動和支持計劃,凝聚青年科研力量,構建協同創新生態。當前國家正推進交通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青年學子緊扣國家戰略與城市發展,以創新方案破解交通難題,展現了責任擔當與創新活力,希望同學們以此為新起點,錘煉本領、勇于創新,在宏偉藍圖中留下奮斗足跡。
潘祺作總結講話
出席決賽的領導和嘉賓還有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科技處處長肖濱、教育部高等學校交通運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交通工程專業分委員會主任楊曉光、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祎、上海金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瑜、上海城投城市發展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崔晨、上海交通投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楊忠玄、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副院長翁金賢、上海市交通工程學會副秘書長石小法,上海理工大學智慧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長趙靖、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帶頭人韓印、交通系統工程系師生代表以及所有參賽隊員出席此次大賽。閉幕式由趙靖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