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教育:登上《科學》正刊!上理工科研團隊以全息技術為“鑰”,打開立體彩色顯示器“大門”
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正在被各種屏幕包圍:手機、電腦、平板、電視、腕表……但這些都屬于二維屏幕,即使近年來悄然興起的裸眼3D也只是利用人們的雙眼視差來“欺騙”視覺神經,讓大腦以為看到的是3D圖像。如何基于屏幕裝置本身的改進,實現真正的三維立體顯示?近日,上海理工大學光子芯片研究院顧敏院士團隊聯合浙江大學邱建榮教授團隊和之江實驗室譚德志博士團隊在納米材料全息顯示取得重大突破,通過在無色透明的玻璃內部實現帶隙可控的三維(3D)半導體量子結構,推開了新型立體彩色顯示器的“大門”。北京時間1月21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上,這也是上海理工大學教師首次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學》正刊上發表論文,標志著學??蒲兴竭~上了新的臺階。跨學科攻關,點亮全球首塊納米三維立體從《星球大戰》中漂浮在空中的影像,到鄧麗君跨越時空與歌手周深在2022跨年演唱會上“合唱”《大魚》,立體顯示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全息技術為完整三維信息重現提供了實現方式,被業界認為是實現立體顯示最有前途的一種技術手段。但全息技術必須通過一定的介質,將影像投射到上面,才能顯現出來。之前美日科學家分別用蒸汽幕和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