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觀新聞:丁曉東:衡量“雙一流”建設,破除“五唯”、多元評價|教育“十四五”專家談
上海市政府近期印發了《上海市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今日專家解讀——相較于之前的各次五年計劃,“十四五”規劃具有尤為不一樣的意義。“十四五”是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的重要機遇期。“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必須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對上海而言,必須符合中央對上海的戰略定位,必須承擔起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的戰略任務,必須承擔起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龍頭帶動作用。為此,上海高校在“十四五”期間,不僅要積極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水平,還要主動對接國家和上海的重大需求、加強前瞻布局、持續提升創新策源能力、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一、深化“雙一流”建設,落實教育評價改革,搶占學科發展制高點2015年,國務院公布《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其中“統籌”是一大“關鍵詞”,它有兩層含義:一是不再推進諸如“211”“985”等多種高校重點建設項目,而是全部統籌為“雙一流”,即“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回歸高校